首页> 内科> 肾内科> 水肿> 中医水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医生回答(1)

李焕晨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中医水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可能因肾虚水泛、脾虚湿盛、肝郁气滞、外感风寒、饮食不当等引起。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药物治疗或针灸等方法可有效缓解水肿症状。若水肿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尽快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肾虚水泛
肾虚是指肾脏功能衰退,无法正常地调节体内水分代谢,导致水液潴留而引起水肿。水液停留于肌肤之间,使皮肤肿胀。补肾药物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可缓解水肿症状。
2.脾虚湿盛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失常,水湿停聚,上犯于头面,则见浮肿;水湿下注,则见足部浮肿。此外,脾虚不能升清,精微物质下流故见尿蛋白阳性。健脾利湿药如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等有助于改善脾虚引起的水肿。
3.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会导致气血不畅,进而影响到水液代谢,使得水液停留在身体某个部位形成水肿。疏肝理气类中药如柴胡、枳壳、香附等可以缓解肝郁气滞所致的水肿。
4.外感风寒
外感风寒会引起机体腠理闭塞,此时体内的水液难以通过正常的排泄途径排出,从而出现水肿的现象。解表散寒类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水肿。
5.饮食不当
过食盐分过多的食物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浓度增高,引起水钠潴留,进而引发水肿。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盐食物摄入,增加蔬果比例,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由饮食不当引起的水肿。
针对中医水肿,建议患者进行舌诊、脉诊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必要时,还可配合医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肾功能检测,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024-01-19 00:4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