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骨科> 挤压伤> 地震挤压伤综合征治疗

地震挤压伤综合征治疗

发病时间:不清楚

地震挤压伤综合征治疗

补充说明:地震挤压伤综合征治疗

a******W 2022-03-03 15:09

挤压伤 休克 缺氧 肌肉紧张 深静脉血栓形成 综合征 损伤 出血 低血压 剧烈疼痛 消化 疼痛 肢体肿胀 感染 针灸 血压 血管 观察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胡一芬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地震挤压伤综合征可通过补液抗休克、镇痛药物、营养支持治疗、高压氧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补液抗休克
补液抗休克通过快速补充血容量来维持血压稳定,防止进一步恶化。由于地震挤压伤会导致组织损伤、出血及炎症反应,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容量减少和低血压。补液可提高血容量并对抗休克有积极作用。
2.镇痛药物
镇痛药物使用旨在减轻因地震挤压造成的剧烈疼痛,如类药物。使用镇痛药物能有效缓解患者因地震挤压引起的剧烈疼痛,促进休息,有利于后续治疗。
3.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包括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或肠外营养,以满足受伤后身体恢复所需能量和营养素。地震挤压伤可能导致消化道功能受损或吸收障碍,影响患者营养状态。充足营养有助于支持机体修复受损组织、增强抵抗力。
4.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在增压舱内给予超过海平面大气压力的氧气环境下的治疗方法。此方法适用于治疗地震挤压伤综合征中出现的缺氧状况及相关并发症。其作用机制是提高血液中溶解氧含量、改善组织供氧不足状态。
5.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涉及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通常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在特定时间点执行。针灸能够调节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对地震挤压伤综合征中的肢体肿胀和活动受限有益。
在地震挤压伤综合征的救治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处理并发感染。

2024-04-07 15:0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酮洛芬凝胶

用于各种骨骼肌损伤的急慢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扭伤、挫伤,(挫伤是指直接暴力、跌扑撞击、重物挤压等作用于人体软组织而引起的闭合性损伤,以外力直接作用的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损伤为主,轻者局部血肿、瘀血,重者肌肉、肌腱断裂,关节错缝或血管神经严重损伤,甚者伤及脏腑经脉和气血而造成内伤的疾病。)以及肌肉劳损所引起的疼痛;也可用于骨关节炎的对症治疗。

维生素C片

1.用于防治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克山病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时,可用大剂量本品治疗。2.用于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络合,使铁排出加速)。3.用于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治疗有效。4.用于治疗硬化、急性肝炎和砷、汞、铅、苯等慢性中毒时肝脏的损害。

还原型谷胱甘肽片

用于肝损伤、肾损伤、化放疗保护、糖尿、缺血缺氧脑病等。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1.重症抑郁(MDD)的治疗:重症抑郁主要表现显著或持久的情绪低落或燥动情绪(至少持续2周),主要包括以下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体重或食欲明显变化、失眠或嗜睡、精神运动兴奋或迟缓、过度疲劳、内疚或自卑感、思维迟缓或注意力不集中、自杀企图或念头。2.广泛性焦虑(GAD):表现为过度的焦虑和烦恼,至少持续6个月。主要有以下症状:烦燥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兴奋、肌肉紧张和睡眠障碍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