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治疗小儿疳积的中药
补充说明:治疗小儿疳积的中药
a******W 2022-03-06 21:2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治疗小儿疳积可以考虑使用龙胆草、黄连、黄芩、白术、茯苓等中药。但是,由于小儿疳积可能涉及到生长发育问题,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治疗。
1.龙胆草
龙胆草具有清肝泻火的功效,对于肝胆实火上攻引起的头痛、目赤肿痛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品苦寒,久用易伤脾胃,故凡属虚证不宜使用。此外,孕妇应谨慎使用。
2.黄连
黄连可用于缓解由湿热蕴结所致的小儿疳积,其能清热燥湿、解毒。黄连大寒,过量久服易致脾胃虚寒,因此凡是脾胃虚弱者均忌用。
3.黄芩
黄芩主治小儿疳积,可辅助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该药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黄芩苦寒,易伤胃气,因此凡属脾胃虚寒者慎用。
4.白术
白术适用于脾虚疳积,能够补中益气、健脾消食,对小儿厌食症有效。阴虚内热者慎用。
5.茯苓
茯苓针对因痰饮内阻而引发的小儿疳积,此药有利水消肿、渗湿的功效。阴虚津亏者慎用。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都需要经过专业医生辨证后使用,不可盲目自行滥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在治疗小儿疳积的同时,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调理,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及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胃肠负担。
2024-02-22 22:5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疳证与麻疹、惊风、天花并称为儿科四大证。但古代所说之“疳积”已与现代之“疳积”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古时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使脾胃内亏而生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当于西医所讲的“营养不良”。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叶下珠片
傣医:别菲解逼,通喃补塔档细,兵沙把晕。中医:清热解毒,祛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腹胀、纳差、恶心、便溏、黄疸,急、慢性乙型肝炎见上述证候者。清热利尿,明目,消积。也可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肠炎,痢疾,小儿疳积,眼角膜炎等的治疗。
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
用于治疗因缺钙、锌引起的疾病,包括骨质疏松、手足抽搐症、骨发育不全、佝偻病、妊娠妇女和哺乳期妇女、绝经期妇女钙的补充,小儿生长发育迟缓,食欲缺乏,厌食症,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及痤疮等。
人参固本口服液
滋阴益气,固本培元。用于阴虚气弱,虚劳咳嗽,心悸气短,骨蒸潮热,腰酸耳鸣,大便干燥。
桂附地黄丸
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