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肿瘤科> 颅内动脉瘤> 治疗颅内动脉瘤最常用的方法

治疗颅内动脉瘤最常用的方法

发病时间:不清楚

治疗颅内动脉瘤最常用的方法

补充说明:治疗颅内动脉瘤最常用的方法

a******W 2022-03-22 18:14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颅内压增高 意识障碍 出血 损伤 颅内高压 脑水肿 头痛 开颅手术 麻醉 颅内压监测 血管 头皮 颅骨 观察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常光喜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治疗颅内动脉瘤最常用的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经导管栓塞术以及颅内压监测。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血管内介入治疗
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送至异常膨出的动脉瘤处,使其被堵塞而不再出血。此方法利用微导管技术精确地将栓塞物放置于病变部位,减少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风险;且由于不需要切开头皮及暴露颅骨,因此具有较小的创伤性。
2.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
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在显微镜下找到并夹闭异常扩张的动脉瘤。此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动脉瘤的位置和形态,精准夹闭以减少再次出血的风险。虽然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但其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3.经导管栓塞术
经导管栓塞术是在影像引导下使用微导管将栓塞物质送至颅内动脉瘤处,阻断血流以防止进一步出血。该技术无需开颅即可完成治疗,具有微创、恢复快等特点。适用于无法耐受传统开颅手术的患者。
4.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监测是持续测量颅腔内部压力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颅内压增高状态并指导临床处理。对于存在潜在颅内高压风险或已发生脑水肿等情况时,实时监控颅内压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在术后管理中,颅内压监测可提供关键信息以辅助决策是否需要降颅压治疗。
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都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而言,随时可能出现头痛加剧、意识障碍加重等紧急状况,需及时就医。

2024-03-03 03:4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肠内营养混悬液(TPF)

本品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应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主要用于:1.厌食和其相关的疾病-因代谢应激,如创伤或烧伤而引起的食欲不振-神经性/精神性疾病或损伤-意识障碍-心/肺疾病的恶病质-癌性恶病质和癌肿治疗的后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2.机械性胃肠道功能紊乱-颌面部损伤-头颈部癌肿-吞咽障碍-上消化道阻塞,如食管狭窄;3.危重疾病-大面积烧伤-创伤-脓毒血症-大手术后的恢复期;4.营养不良病人的手术前喂养;5.本品能用于糖尿病病人。

肠内营养乳剂(TP)

本品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的营养不良或摄人障碍的患者,包括创伤或颅面部、颈部手术后患者;咀嚼、吞咽困难患者;意识不清或接受机械换气的患者;手术后需要补充营养的患者;神经性厌食患者等。本品不含膳食纤维,可用于严重胃肠道狭窄病人;肠瘘病人;术前或诊断前肠道准备。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粉剂)

本品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应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主要用于: 1.厌食和其相关的疾病: -因代谢应激,如创伤或烧伤而引起的食欲不振 -神经性/精神性疾病或损伤 -意识障碍 -心/肺疾病的恶病质 -癌性恶病质和肿瘤治疗的后期 -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 2.机械性胃肠道功能紊乱: -颌面部损伤 -头颈部肿瘤 -吞咽障碍 -上消化道阻塞,如食管狭窄 3.危重疾病: -大面积烧伤 -创伤 -脓毒血症 -大手术后的恢复期 4.营养不良病人的手术前喂养; 本品能用于糖尿病病人。p>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剂;本品可用于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征、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疾病。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