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肛肠外科> 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病因与发病机制

医生回答(1)

贺阳平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直肠脱垂病因与发病机制可能与排便困难引起的腹压增高、长期便秘、先天性盆底肌肉发育不全、腹腔内压力增高、肛门括约肌松弛等有关,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1.排便困难引起的腹压增高
排便困难导致腹压持续增加,压迫周围组织和器官,进而引起直肠黏膜下层组织脱出。可通过药物如开塞露、乳果糖等缓解便秘以减轻腹压。
2.长期便秘
由于大便干结难以排出,患者可能会用力排便,从而导致腹压增大,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使直肠逐渐下移并脱出肛门外。可遵医嘱使用肠道微生物调节剂进行调理,比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
3.先天性盆底肌肉发育不全
由于先天性盆底肌肉发育不全,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导致直肠容易从骨盆底部脱出。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常见包括直肠固定术和肛门环缩术。
4.腹腔内压力增高
当腹腔内压力突然升高时,会导致腹腔内的脏器向下方移动,从而引起直肠脱垂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来改善症状,例如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
5.肛门括约肌松弛
肛门括约肌松弛可能导致直肠失去支持,从而更容易发生脱垂。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提肛运动加强肛门括约肌的力量,预防脱垂的发生。
建议定期进行肛门指诊和直肠镜检以监测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规律的大便习惯,避免长时间憋便,以免加重腹压增高的情况。

2024-04-12 02:4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