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普外科> 息肉> 中医认为胃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精选回答(1)

吴礼武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擅长:熟练掌握甲状腺、乳腺、肝胆、胰脾、胃肠等普外科手术,擅长腹腔镜胆囊、胃肠、阑尾、疝气(小儿和成人)、肝囊肿、乳腺等微创手术。

提问

中医认为胃肠息肉的形成可能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气血亏虚、遗传因素以及长期炎症刺激等有关,因此治疗需从调整饮食、情绪、脾胃功能及消除炎症等方面进行。
1.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受损,积滞生热,灼伤津液,凝结成痰,痰气交阻于肠道而成。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来改善,如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等。
2.情志失调
情志内伤可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影响到脾脏的运化功能,使食物停滞不畅,湿邪侵袭,日久则会形成积聚。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中药调理情志,如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药物进行缓解。
3.久病气血亏虚
久病气血亏虚会导致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从而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4.遗传因素
胃肠息肉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患有胃肠息肉,则子女患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病变。
5.长期炎症刺激
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失去正常的调控机制,逐渐发展为息肉。针对慢性胃炎、肠炎等疾病的治疗主要是控制炎症反应,如使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类药物。
针对胃肠息肉,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必要时,可配合医生通过内镜下息肉电切除术、内镜黏膜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2024-04-11 12:45

举报

医生回答(1)

董璐琳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中医认为胃肠息肉的形成可能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气血亏虚、遗传因素以及长期炎症刺激等有关,治疗需个体化,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受损,积滞生热,灼伤津液,凝结成痰,痰气交阻于肠道而成。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来改善,如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等。
2.情志失调
情志内伤可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影响到脾脏的运化功能,使食物停滞不畅,湿邪侵袭,日久则会形成积聚。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中药调理情志,如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药物进行缓解。
3.久病气血亏虚
久病气血亏虚会导致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从而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气血不足会影响身体各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消化系统,进一步发展为息肉。可以遵医嘱服用补益气血的中成药进行调理,比如人参健脾丸、十全大补丸等。
4.遗传因素
胃肠息肉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患有胃肠息肉,则子女患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病变。
5.长期炎症刺激
长期炎症刺激会引起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当增生超过一定限度时,可能会引起息肉的发生。针对慢性胃炎等疾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减轻炎症反应。
针对胃肠息肉,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以便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可能诱发息肉增长的食物,如腌制食品。

2024-02-14 17:4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