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补充说明:垂体后叶素治疗尿崩症的原理
2022-03-15 17:3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垂体后叶素的作用机制就是有收缩毛细血管引起血压升高的作用,可用于尿崩症的病人。
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抗利尿激素不同程度的缺乏,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多尿、烦渴、低比重尿或低渗尿。垂体后叶中含有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近年的实验观察发现,药物剂量的血管加压素不仅有很强的利尿作用,还伴有Na+、K+、Cl-的排出增多;还发现催产素有排盐作用,但对尿量影响不明显。垂体后叶引起尿量减少的原因是其中的抗利尿素起作用,抗利尿激素可以与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膜上的v2受体结合,引起水通道开放,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多,使尿量排出减少;要注意休息,防止离子紊乱,增加营养,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尿崩症还可以使用去氨加压素进行治疗,其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中枢性尿崩症。同时还应运用鞣酸加压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应遵医嘱选用合适的剂量进行治疗,剂量过多可能会诱发水中毒。尿崩症患者还应保持充分的体液量,同时还应减少蛋白质食物的摄入,严格控制含磷食物的摄入其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尿崩症患者生活中,应注意保证足够的水和电解质的供应,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辛辣和含盐过高的食品及烟酒。因为这些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兴奋大脑口渴中枢,加重本病烦渴等症状。
2022-03-23 15:5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尿崩症(diabetes insipindus)是指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