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吐奶> 宝宝喜欢挣来挣去满脸通红吐奶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郑力行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宝宝喜欢挣来挣去满脸通红吐奶可能是维生素K缺乏、先天性幽门狭窄、肠梗阻、巨球蛋白血症、胃食管反流病等病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辅因子,缺乏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如果新生儿缺乏维生素K,可能会引起出血倾向,导致皮肤出现瘀斑、淤点等症状。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维生素K进行补充。
2.先天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幽门狭窄是指幽门肌层肥厚造成的一种消化道机械性梗阻,由于胃内容物排出受阻而引起呕吐。当胃内压力持续增高时,就会出现吐奶现象,进而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喷射状呕吐。对于先天性幽门狭窄,可采用幽门环切术等手术方式缓解不适症状。
3.肠梗阻
肠梗阻发生后,由于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此时会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情况的发生。当胃部积存的食物和气体过多时,会引起胃扩张,进而导致吐奶的现象发生。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预防感染,同时需要禁食水,必要时需行胃肠减压术、肠切除吻合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4.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血液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骨髓中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异常增生,这些细胞过度产生免疫球蛋白IgM。高浓度的IgM会抑制胃蛋白酶原的活性,降低胃酸分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引起吐奶的症状。针对巨球蛋白血症,通常需要进行化疗,如应用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药物进行治疗。
5.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的胃液反流至食管所致,胃酸刺激食管黏膜会引起烧心、嗳气等不适感,严重时可能导致吐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钠等,以减少胃酸分泌,缓解症状。
建议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是否有贫血迹象,及时就医并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检查,以评估病情状况。

2024-03-23 12:3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醋酸甲萘氢醌片

维生素类药。主要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和广泛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 致体内维生素K缺乏,广谱抗生素或肠道灭菌药可杀灭或抑制正常肠道内的细菌群落,致使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 生素减少;双香豆素等抗凝剂的分子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在体内干扰其代谢,使环氧叶绿醌不能被还原成维生素K,使体内的维生素K不能发挥其作用,造 成与维生素K缺乏相类似的后果。

食道平散

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贲门痉挛、食道狭窄梗阻、食道炎和各种咽喉炎等。主要用于中、晚期食道癌引起的食道不适、吞咽困难、滴水不下、噎嗝、反涎及各种食道疾患,也可用于放疗,化疗的配合治疗及正常人食道和胃肠道的癌变防治。

苯丁酸氮芥片

霍奇金病,数种非霍奇金病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晚期卵巢腺癌。本品对于部分乳腺癌病人也有明显的疗效。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1.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2.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 3.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症状控制 4.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且愈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防止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