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外科> 流注> 阴疽流注病因湿邪

医生回答(1)

于修平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阴疽流注的病因涉及到饮食不当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调、外感风寒、外感湿邪、外感暑邪以及外感燥邪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阴疽流注的发生。治疗需针对具体病因,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饮食不当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调
饮食不当导致食物滞留于胃肠,久则化热伤津,进而耗气,使脾胃运化失常,从而出现阴疽流注的症状。可遵医嘱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类中药进行调理,如山楂、神曲等。
2.外感风寒
外感风寒入里郁而化火,火热炼液为痰浊,痰浊凝结成块,阻遏气血运行,不通则痛,故见阴疽流注。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荆防败毒丸、参苏丸等药物改善病情。
3.外感湿邪
外感湿邪侵袭人体,容易阻碍气血正常运行,日久则会导致痰瘀互结,形成阴疽流注。针对外感湿邪所致的阴疽流注,可以配合医生通过应用祛湿剂来缓解不适,例如二妙丸、三妙丸等。
4.外感暑邪
外感暑邪入里,蕴蒸肌肤,经脉痹阻,则可见皮肤焮红、灼热疼痛;暑多夹湿,故局部肿胀;暑性炎热,故发热;暑邪耗气伤津,则见倦怠懒言、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腻等症状。若确诊为外感暑邪,可按处方使用清暑益气汤、甘露消毒丹等方剂改善病情。
5.外感燥邪
外感燥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脏,影响了正常的输布和排泄功能,导致水液代谢障碍,进而引起阴疽流注。对于外感燥邪所引起的阴疽流注,可咨询医师的意见选用养阴润燥类中成药进行调理,比如增液口服液、养阴清肺丸等。
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还可进行血常规、便常规加潜血试验以及超声波检查。

2024-01-20 18:3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