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寒颤> 儿童高热寒颤的原因及处理

医生回答(1)

李季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儿童高热寒颤可能是由感染性休克、中毒性休克、中枢性发热、恶性肿瘤、药物热等病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
1.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机体免疫反应异常和炎症介质释放增加,引起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通常包括抗感染药物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等,以控制感染源。
2.中毒性休克
中毒性休克是由某些外源性物质如毒蘑菇、蛇毒等引起的机体急性全身性损害,这些物质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导致休克发生。中毒性休克的治疗需针对中毒原因进行,例如采取洗胃、灌肠等方式清除未吸收的毒物,并使用解毒剂如亚甲蓝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等来中和剩余毒物。
3.中枢性发热
中枢性发热是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无法准确感知并调控体温,导致持续高热。中枢性发热的治疗需要针对其原发病进行,比如颅内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颅内出血时则需手术清除血肿。
4.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大量增殖细胞,这些细胞能够产生多种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这些因子可以刺激局部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从而引起寒战和发热。恶性肿瘤所致寒战和发热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癌症类型和分期。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常用药物有紫杉醇注射液、顺铂注射液等。
5.药物热
药物热是因为药物中的某些成分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而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产生缓激肽、白三烯等炎症介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发热。药物热的治疗首先应停用疑似致热药物,然后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浴或使用退热贴敷于前额部。
建议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和生命体征,定期复查血常规、CRP值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或超声波扫描,以评估潜在的感染部位或其他病因。

2024-03-11 17:5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参附注射液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疼、泄泻、痹症等。

人血白蛋白

1.预防和治疗循环血容量减少。2.抢救休克:如失血性休克,感染中毒性休克等。3.用于烧伤的早期和后期治疗。4.治疗低蛋白血症和水肿:如肝硬化、乙型肝炎、肾病综合征等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因食管、胃、肠道疾病引起的慢性营养缺乏,术后营养治疗,以及脑水肿等。

复方斑蝥胶囊

破血消瘀,攻毒蚀疮。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等。

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

1.本品作为选用药物之一,可用于下列疾病。立克次体病,如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洛矶山热、恙虫病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衣原体属感染,包括鹦鹉热、性病、淋巴肉牙肿、非特异性尿道炎、输卵管炎、宫颈炎及沙眼。回归热。布鲁菌病。霍乱。兔热病。鼠疫。软下疳。治疗布鲁菌病和鼠疫时需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2.由于目前常见致病菌对四环素类耐药现象严重,仅在病原菌对本品敏感时,方有应用指征。葡萄球菌属大多对本品耐药。3.本品可用于对青霉素类过敏患者的破伤风、气性坏疽、雅司、梅毒、淋病和钩端螺旋体病以及放线菌属、李斯特菌感染。4.可用于中、重度痤疮患者作为辅助治疗。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