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 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

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

发病时间:不清楚

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

补充说明: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

a******W 2022-04-01 21:32

心律失常 心脏 钙离子内流 传导阻滞 迷走神经兴奋 电解质紊乱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延长心肌不应期、阻断Na+通道、抑制心脏传导、降低自律性、减慢心率等作用机制来发挥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1.延长心肌不应期
通过调节钙离子内流,增强心肌细胞膜稳定性,延长心肌不应期。
2.阻断Na+通道
通过影响钠离子跨膜转运,干扰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产生,从而阻断Na+通道。
3.抑制心脏传导
这类药物能够竞争性地占据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通道,干扰心室之间的正常电信号传导,导致心脏传导速度减慢或传导阻滞。
4.降低自律性
通过减少心肌细胞自发发放冲动的能力,使心脏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一定的节律性。
5.减慢心率
这类药物可以增加窦房结对迷走神经的敏感性,促进迷走神经兴奋,进而减慢心跳速率。
使用此类药物时需监测电解质水平,避免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以评估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2024-02-27 09:0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心律失常 (心律不齐,心律不整,心律紊乱)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衰竭。“心律紊乱”或“心律不齐”等词的含义偏重于表示节律的失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更为确切和恰当。

推荐医生更多

雷著斌

提问

上海天佑医院

王昀启

提问

济南甲状腺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