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风湿免疫科> 风湿> 风湿性心内膜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区别

医生回答(1)

刘华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风湿性心内膜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区别在于病变性质、感染途径、赘生物形态、心脏瓣膜病变以及治疗方式。
1.病变性质
风湿性心内膜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心脏瓣膜损伤和炎症,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感染性心脏瓣膜疾病。
由于病因和病理机制的不同,前者通常伴有瓣膜狭窄或反流,后者则以瓣膜上的赘生物形成为主要特征。
2.感染途径
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通过黏膜、皮肤等部位的微小创伤进入血液循环并扩散至心脏,属于自限性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由外伤手术后未严格消毒器械所引起,病原体经由受损血管壁侵入血液,在心内膜处定居并繁殖。
两者的感染途径不同,因此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如前者常表现为发热、关节肿胀等症状,后者则会出现贫血、血尿、脾肿大等情况。
3.赘生物形态
风湿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通常是纤维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成的混合物,质地较硬且不易脱落。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则是由微生物、坏死组织及血栓组成,易碎且容易脱落形成栓塞。
赘生物的形态差异反映了两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同,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制定。
4.心脏瓣膜病变
风湿性心内膜炎通常累及心脏瓣膜,包括二尖瓣、主动脉瓣等,导致瓣膜增厚、硬化和狭窄。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影响任何心脏瓣膜,但更常见于心脏瓣膜受损或有先天畸形的人群,赘生物附着在受损的瓣膜上,可能导致瓣膜穿孔或漏斗形成。
心脏瓣膜病变的程度和类型因个体差异而异,这也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
5.治疗方式
风湿性心内膜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例如华法林钠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感染性心内膜炎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V钾片、氨苄西林胶囊。
上述治疗措施的差异反映了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不同,对患者的预后管理至关重要。
在临床上,感染性心内膜炎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主要鉴别点在于赘生物的存在与否以及其形态特点。确诊后应遵医嘱接受规范化治疗,并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2024-03-01 20:2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希刻劳“适用于治疗下列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中耳炎: 由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 由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扁桃体炎): 由化脓性链球菌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注:青霉素是治疗和预防链球菌感染(包括预防风湿热) 的常用药,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羧氨苄青霉素作为预防牙科、口腔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药物,在此方面,对于预防a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青霉素V是合理的选择。 一般说来头孢克洛对于消灭鼻咽部的链球菌有效,然而,对于预防继发性风湿热或细菌性心内膜炎,目前尚无证实头孢克洛疗效的重要数据。治疗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至少应给予10天的头孢克洛治疗量。 尿道感染(包括肾盂肾炎和膀胱炎):由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克雷白氏杆菌属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引起。 注:头孢克洛对急性和慢性尿道感染都有效。 皮肤和皮肤组织感染:由金葡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鼻窦炎 淋球菌性尿道炎 应进行适当的组织培养和敏感性研究,以测定致病菌对头孢克洛的敏感性。"

青霉素V钾片

本品适用于青霉素敏感菌株所致的轻、中度感染,包括链球菌所致的扁桃体炎咽喉炎猩红热、丹毒等;肺炎球菌所致的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窦炎及敏感葡萄球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本品也可用于螺旋体感染和作为风湿热复发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用药。

甲泼尼龙片

糖皮质激素只能作为对症治疗,只有在某些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才能作为替代药品。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应症,详见说明书。

达比加群酯胶囊

预防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成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NVAF)的卒中和体循环栓塞(SEE): 先前曾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体循环栓塞 左心室射血分数<40% 伴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级 年龄≥75岁 年龄≥65岁,且伴有以下任一疾病: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压 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或肺栓塞(PE)以及预防相关死亡。 预防复发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或肺栓塞(PE)以及相关死亡。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