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感染性心肌炎> 非感染性心肌炎如何诊断与治疗

非感染性心肌炎如何诊断与治疗

发病时间:不清楚

非感染性心肌炎如何诊断与治疗

补充说明:非感染性心肌炎如何诊断与治疗

a******W 2022-04-02 19:31

感染性心肌炎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程银兵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非感染性心肌炎一般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缓解。

1、临床症状

非感染性心肌炎是指没有病原体感染的心肌炎,可能与长期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胸闷、气短等症状。如果存在这些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患有非感染性心肌炎。

2、心电图检查

患者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心电图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如果心电图检查出现ST段异常的情况,可能是患有非感染性心肌炎。

3、心肌酶谱检查

心肌酶谱检查是一种抽血化验检查,主要包括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等,如果患者存在非感染性心肌炎,可能会出现心肌酶谱升高的情况。

4、心脏彩超检查

心脏彩超检查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原理,对心脏部位进行检查,能够判断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还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心肌损伤的情况,也可以检查出是否患有心肌炎。

5、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通过穿刺桡动脉或者股动脉,在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在X线下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可以检查出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堵塞的情况,还可以检查出心肌缺血的程度。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则可以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2022-04-03 09:2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临床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转移因子注射液

临床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注射用转移因子

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球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本品可用于湿疹、血小板块减少、多次感染综合征、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疾病。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