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待分诊> 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的区别

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的区别

发病时间:不清楚

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的区别

补充说明: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的区别

a******W 2022-04-25 18:32

平均 消化 感染 淋巴结 扁桃体 肝脏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于思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的区别在于吞噬作用机制、来源、分布、寿命以及免疫应答参与。
1.吞噬作用机制
中性粒细胞通过变形运动接近病原体,然后通过其表面的黏附分子与之结合,形成吞噬体进行消化;而吞噬细胞则通过识别、黏附和内吞等过程将病原体包裹进胞饮泡中进行消化。
2.来源
中性粒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特定刺激下分化为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后进入血液;吞噬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前者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后者源于单核细胞,二者均具有可塑性和迁移能力。
3.分布
中性粒细胞广泛分布在全身各处,特别是在淋巴结、扁桃体、肝脏和脾脏中密度较高;吞噬细胞主要存在于组织间隙或器官内部,如肺部的巨噬细胞负责清除异物和外来抗原。
4.寿命
中性粒细胞的平均存活时间为8-12小时;吞噬细胞的寿命较长,可以存活数周至数月不等。
5.免疫应答参与
中性粒细胞是最早响应感染的白血球之一,迅速迁移到感染部位,并执行消灭病原体的任务;吞噬细胞在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长时间驻留在感染区域以提供持续的防御。
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都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但它们的功能和特性有所不同。在临床实践中,区分这两种细胞对于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至关重要。

2024-03-21 09:2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金诺芬片

典型或肯定的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服用一种或多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效果不显著或无法耐受的,可接受金诺芬治疗.金诺芬不能消除已出现的骨关节破坏,但有可能阻止或减缓关节的进一步损害.由于金诺芬起效慢,平均为3个月,有迟至5~6个月者,所以在服用金诺芬的同时宜加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以便在金诺芬发挥作用前减轻病人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疼痛.类

替硝唑片

【药理毒理】本品对原虫及厌氧菌有较高活性。对脆弱拟杆菌等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梭菌属、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韦容球菌属及加得纳菌等具抗菌活性,2~4mg/L的浓度可抑制大多数厌氧菌;微需氧菌、幽门螺杆菌对其敏感;对阴道滴虫的MIC与甲硝唑相仿,其代谢物对加得纳菌的活性较替硝唑为强。本品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厌氧菌的硝基还原酶在敏感菌株的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本品的硝基被还原成一种细胞毒,从而作用于细菌的DNA代谢过程,促使细菌死亡。耐药菌往往缺乏硝基还原酶而对本品耐药。本品抗阿米巴原虫的机制为抑制其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使原虫的氮链发生断裂,从而杀死原虫。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后吸收完全,健康女性单剂量口服2g后达峰时间(Tmax)为2小峰浓度(Cmax)为51mg/L。替硝唑排泄缓慢,口服2g后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血药浓度分别为19.0mg/L、4.2mg/L及1.3mg/L。口服每日给药1g,血药浓度可维持在8mg/L以上。替硝唑在体内的分布广泛,在生殖器官、肠道、腹部肌肉、乳汁中可达较高浓度,在肝脏、脂肪中的浓度低,在胆汁、唾液中的浓度与同期血药浓度相仿,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较甲硝唑高,脑膜无炎症时脑脊液中的浓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80%,这与替硝唑的脂溶性较高有关。替硝唑可通过血胎盘屏障,在胎儿及胎盘中可达高浓度。蛋白结合率为12%。在肝脏代谢,单剂量口服0.25g后约16%以原形从尿中排出。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11.6~13.3小时,平均为12.6小时。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