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黑色素>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什么症状?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什么症状?

发病时间:不清楚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什么症状?

补充说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什么症状?

a******7 2011-05-25 12:58

玻璃体混浊 视网膜后膜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黑色素 CA 视力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压 血管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田元庆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以下症状表现和体征:

  1.玻璃体内棕色颗粒与灰色细胞团存在,是RPE细胞释放和增生的表现,烟尘样颗粒指示细胞含有色素。RPE细胞内的黑色素颗粒,经在玻璃体内多次分裂增生后被稀释,色素减少。因此,有色素颗粒存在说明细胞尚未明显开始增生;而玻璃体内出现灰色细胞团,则是细胞增生的早期临床表现。


  2.在RPE细胞开始增生时,玻璃体混浊增加,并有蛋白性条纹,提示血-眼屏障损害致血浆渗出。


  3.视网膜僵硬及皱褶出现,是增生膜形成和收缩牵拉的表现。在裂孔部位,即使看不到膜,裂孔卷边或盖膜被拉向玻璃体基部,都说明膜的存在。随着病程进展,脱离的视网膜由可活动变为僵硬;增生膜在视网膜前后表面及玻璃体内形成,引起视网膜的不规则皱褶,血管扭曲或伸直,星形皱褶、弥漫性皱褶以及环形收缩形成。


  4.视网膜后膜在PVR中常见,据统计可占手术病例的47%,大部分(72%)不影响视网膜复位手术的效果,视力预后尚好;但28%须手术处理。在临床上,视网膜后膜呈多种外观,如线条状、树枝状、网状、环状或为管状条索,可为成层、成片的组织,可有色素,或呈灰黄色。由于这类膜主要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组成,管状,中心包围着胶原条索,在手术中可被完整取出。


  5.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当后部视网膜完全皱褶,后玻璃体平面收缩时,就形成典型的漏斗状脱离。周边部视网膜冠状面的前后牵拉使视网膜形成窄漏斗。


  以上病程的发展可在任一期稳定,也可能在数月内缓慢发展,但有些病例可在数小时内发展成漏斗状脱离。在一次手术后,有的观察指出,视网膜脱离病例确诊为PVR的平均时间为4周,但也可长达1年;不过,6个月以上时,经过视网膜复位手术的病例,发生PVR的机会已很低。


  6.1991年的分类法 包括对后部和前部PVR收缩的详细描述,并分为5型:局限的、弥漫的、视网膜下的、环形的以及前部的伴视网膜向前移位。对PVR的程度有更准确地确定,不只是分为1~4个象限,而是分成1~12个钟点。与1983年分类法相比,A和B级是一样的,C和D级合并为C级,C级再分为采用CP(后部)和CA(前部)。原有的D级已不采用。


  (1)后部PVR:①局部收缩,即出现1或几个孤立的收缩中心(星形皱褶),通常对整个脱离形态影响不大。②弥漫性收缩,指互相融合的不规则视网膜皱褶,使后部视网膜呈漏斗形,皱褶向前放射到锯齿缘,视盘可能看不见。③视网膜下收缩,由视网膜后膜形成围绕视盘的环形缩窄(餐巾环,napkin ring),或为线形皱褶(晾衣杆,clothing line),主要为环形牵拉。


  (2)前部PVR:①环形收缩,由赤道部前膜牵拉造成前部视网膜的不规则皱褶,视网膜在圆周方向收缩,使后部形成放射形皱褶,而玻璃体基部的视网膜向内牵拉。②前部收缩,由沿后玻璃体面的增生膜收缩引起,力的方向与视网膜表面垂直;或在经过玻璃体切除或穿通伤的眼出现,增生膜见于前玻璃体,残留的后玻璃体或玻璃体基部表面。牵拉主要为前后方向,将脱离的视网膜向前拉,最前部的视网膜形成盆状。可有异常粘连。与睫状突粘连可形成低眼压,与虹膜后粘连可使虹膜向后收缩(图1,2)。


  



 


  



 


  具体内容及记录法如表1和表2所示。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眼底情况,结合B超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可以确诊。

2011-05-25 13:0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