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风湿免疫科> 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小儿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医生回答(2)

韩左成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小儿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考虑脾脏切除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小板输注、糖皮质激素治疗、环孢素A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1.脾脏切除术
脾脏切除术通过外科手术移除患者体内异常增大的脾脏,通常采用开放式或腹腔镜微创方式进行。脾脏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功能包括清除老化、受损细胞以及过滤血液中的异物如病原体和衰老红细胞。对于存在脾肿大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的患者而言,切除脾脏可显著降低这种破坏作用,从而改善病情。
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常用的免疫调节治疗方法,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患者高浓度的健康人血浆提取物,以迅速提升循环中IgG水平。IgG分子能与巨核祖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并抑制TPO受体活性,进而阻断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抑制剂而促进血小板生成。因此,IVIG能够快速提高血小板计数,缓解出血倾向。
3.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是指将从正常供体处获取的血小板悬液立即输入患者体内,以纠正血小板数量不足。该方法适合于急性发作期或手术前需要紧急提升血小板计数的情况。由于来自正常供体的血小板不携带自身产生的抗体,故不会进一步刺激自身产生针对血小板的抗体。
4.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涉及口服或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等药物,根据医嘱调整剂量及疗程长度。这类药物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能够抑制免疫应答过程中多种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减轻因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适用于控制急性发作时的严重出血症状。
5.环孢素A治疗
环孢素A治疗通常由医师指导,在监测肾功能下使用口服胶囊形式的环孢菌素。环孢素A为选择性T淋巴细胞活化抑制剂,能抑制T辅助细胞介导的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同时不影响粒系祖细胞增殖;对B淋巴细胞无明显影响。适用于治疗难治性病例或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在治疗小儿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过程中,应注意预防感染,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024-02-18 18:21

举报

李佳红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由于免疫介导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种类较多,如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Evans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多种药物,主要是具有半抗原性的药物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血小板减少,称为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2014-07-26 16:0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

1.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如X联锁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球蛋白G亚型缺陷病等。2.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如重症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等。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硫酸羟氯喹片

本品用于对潜在严重副作用小的药物应答不满意的以下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青少年慢性关节炎,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有阳光引发或加剧的皮肤病变。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