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胆红素升高>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医生回答(2)

姚莉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考虑血小板输注、血浆置换、免疫调节剂、抗凝治疗、脾切除术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血小板输注
当患者血小板计数较低时,通过静脉注射外源性血小板来提升患者的血小板数量。此方法用于纠正血小板减少症,改善出血倾向,缓解症状。
2.血浆置换
将患者血液引流出体外并通过血浆分离器除去异常血浆成分后,再将剩余血液回输给患者的治疗方法。该技术有助于移除致病性自身抗体及其他异常蛋白,减轻免疫介导炎症反应对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的损伤作用。
3.免疫调节剂
通过口服或注射给药,如环孢素、甲泼尼龙等,根据医嘱调整剂量和疗程。这类药物可调节机体免疫应答,降低自身免疫反应对血小板的破坏,适用于控制病情活动度。
4.抗凝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等,在医师指导下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调整治量。抗凝治疗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同时也有助于防止血小板过度消耗所致的进一步出血风险。
5.脾切除术
手术通常采用开放式或腹腔镜下方式,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执行;术后需注意感染防控及恢复期管理。脾脏是产生抗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切除后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但对某些特定病例而言,其获益可能大于风险。
建议密切监测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和其他实验室指标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此外,患儿家属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出血风险。

2023-12-28 17:44

举报

韩颜冉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1.应用激素同时切脾 能使部分病人缓解延长存活时间   2.激素与肝素联合应用 也能使部分病例缓解早期应用肝素能防止重要器官不可逆性损害   3.激素与阿司匹林合用 可取得暂时的缓解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凝聚   4.镁剂 有报道用镁剂而使本病缓解者可能镁能竞争抑制钙离子延缓凝血过程   5.输血输血小板及换血 均无明显效果

2014-07-29 08:5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大黄 虫丸

1.肝胆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脂肪肝、肝脾肿大、梗阻性黄疸;急慢性胆囊炎等。2.妇科病:闭经、月经病、子宫肌瘤、乳腺增生、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结核、不孕症。3.心脑血管病:脑血栓、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血淤头痛、高血压。4.血液病:高粘血症、高脂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癌症:原发性肺癌、肝癌、宫劲癌。6.胃肠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不良、便秘、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等。7.外科疾病:创伤骨折、外伤疼痛、腰肢冷痛、坐骨神经痛、劳伤过度、腹膜炎、肠粘连、肛裂、周围血管病、颈淋巴结核、鹤膝病等。8.皮肤病:鱼鳞癣、牛皮癣、颜面色素沉着等。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血栓心脉宁片

益气活血,开窍止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胸痹症见头晕目眩,半身不遂,胸闷心痛,心悸气短;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临床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