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眼科> 高度近视> 广泛性视网膜周围增生

医生回答(2)

陈冠忠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广泛性视网膜周围增生可以考虑激光光凝治疗、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视网膜冷冻治疗、黄斑转位术等方法进行治疗。若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尽快就医以避免视力损失。
1.激光光凝治疗
激光光凝治疗通过使用特殊的激光设备对受影响区域进行精确照射,通常需要分几次完成。此方法旨在破坏异常血管化组织,减少渗漏和水肿,从而缓解广泛性视网膜周围增生的症状。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稳定期的病变。
2.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
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通常在门诊由专业医生操作,在患者眼部局部麻醉后将药物注入玻璃体腔。这类药物能够阻断VEGF信号通路,减缓新生血管生长,对于广泛性视网膜周围增生产生作用。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3.视网膜冷冻治疗
视网膜冷冻治疗是利用液氮或其他制冷剂快速冷却视网膜上的异常组织,一般在医院眼科门诊完成。该技术通过冷冻来摧毁异常组织,防止其进一步损害视力。对于广泛的视网膜周围增生具有一定的效果。
4.黄斑转位术
黄斑转位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需在全麻下移除受损的黄斑区并将其移植到安全位置。该手术旨在恢复患者的中心视力,但须考虑个体差异及风险因素。对于存在广泛视网膜周围增生且伴有严重视力障碍者可考虑施行。
建议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特别是对于患有广泛性视网膜周围增生的患者,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护眼睛健康。

2024-02-13 07:53

举报

苏棋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广泛性视网膜周围增生 常见于过强的冷凝、电凝、外伤后、巨大视网膜裂孔、多发视网膜裂孔、长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次眼内手术、眼外伤以及眼内炎症等。目前对发生的危险因素尚不十分肯定。但已知这些因素包括裂孔的大小和性质,玻璃体积血、炎症或手术,以及视网膜冷凝等。裂孔的性质可能是更重要的1个因素。伴有锯齿缘离断、圆形萎缩性裂孔、高度近视的黄斑小裂孔,往往不发生PVR;边缘翻卷或固定的马蹄形裂孔,很容易发生。合并玻璃体积血,有明显的玻璃体液化伴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实行过玻璃体手术、术前脉络膜脱离或行广泛冷凝术,发生率明显增加。

2014-07-29 11:4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