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骨科>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精选回答(1)

黄诚英 副主任医师 北流市人民医院

擅长:对内科常见病都可以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提问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可能是由于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遗传因素、胆管炎、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病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由于胚胎时期胆管发育异常所引起的,如果患者的胆管发育异常,可能会导致胆汁无法排出,从而引起胆总管囊肿。对于病情比较轻微的患者,通常可以遵医嘱使用消炎利胆片、熊去氧胆酸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则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等。

2、遗传因素

如果患者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等。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以免加重病情。

3、胆管炎

胆管炎是指胆道梗阻、胆汁淤积引起的胆道感染,可能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寒战、高热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胆总管切开引流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4、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是指发生在胆管内的结石,可能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寒战、高热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片、鹅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5、胆道蛔虫病

如果患者不注意饮食卫生,可能会导致肠道蛔虫感染,从而诱发胆道蛔虫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胆囊切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8-08-04 18:51

举报

医生回答(2)

吴萍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断需通过超声检查、CT扫描或MRCP来确定。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多因胆管下端未完全闭合而形成一盲袋,此时会阻碍胆汁流动,当胆汁淤积时易诱发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为感染或结石等问题。
对于存在黄疸且难以解释者,应考虑巨球蛋白血症的可能性。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血液中一种名为IgM的蛋白质水平升高,这种蛋白质可以与胆红素结合形成胆红素- IgM复合物,从而导致溶血性贫血和黄疸。
在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胆汁分泌增加的药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家长还需定期带患儿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2024-03-20 21:16

举报

李芯蕾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1、腹痛 再发性右上腹或上腹中部疼痛性质和程度不同,有时是绞痛、牵拉痛或轻微胀痛。继发感染时可伴有发烧,有时有恶心和有腹痛者约占80%~90%。
2、肿物 位于右上腹肋缘下,上界为肝边缘所覆盖。巨大者可超越腹中线,肿物表面平滑,呈球状囊性感,小的胆总管囊肿,由于位置深,不易扪到。在感染、疼痛、黄疸发作时,肿物增大,好转后又可缩小。以右上腹肿物就诊者约占70%左右。
3黄疸 约50%病例有黄疸,黄疸的程度与胆道梗阻的程度有直接关系。黄疸一般为再发性,多合并感染及发热。以上症状多为间歇性发作,由于胆总管远端出口不通畅,内容物滞留,出现胆道感染,使症状发作,经过治疗几天后,内容物顺利引流,症状减轻或消失,有的患儿发作频繁,有些可几个月发作一次。除以上症状外,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黄疸时可出现白陶土样大便、尿色加深。个别患儿特别是婴幼儿发生囊肿穿孔时,即引起急性胆汁性腹膜炎症状,高热腹胀甚至发生休克。 根据病儿有腹痛、黄疸及右上腹囊性肿物3个主要症状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临床诊断,部分病例不具有“三主症”,应进行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以助确诊。

2014-07-30 10:2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