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肝脏功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

医生回答(2)

韩晴爱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可以采取光疗、白蛋白输注、肝酶促排泄剂使用等治疗措施,同时需注意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密切监测。若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
1.光疗
光疗通常采用间断照射的方式,在特定波长下通过蓝光或绿光作用于皮肤表面,一般需要数小时至数日不等。此方法利用未结合胆红素对特定波长光线的亲和力强于结合胆红素的特点,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而易于排出体外。光疗能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减轻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不适症状。
2.白蛋白输注
白蛋白输注是将健康人的血浆白蛋白提取后,稀释后缓慢输入患者体内,具体剂量依医嘱而定。白蛋白能够结合游离胆红素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减少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同时提高肝脏摄取、结合及排泄胆红素的能力。该措施有助于改善新生儿的贫血状况并促进黄疸消退。
3.肝酶促排泄剂使用
肝酶促排泄剂包括美能、思美泰等药物,按说明书指导给予新生儿服用。这些药物可增强胆红素的代谢能力,加速其从尿液和粪便中排出。对于由胆汁淤积引起且伴有明显瘙痒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较好的效果。
4.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通常在出生后3-5天内采血样进行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G6PD缺陷、PKU等疾病的筛查。早期发现并干预可能存在的遗传代谢性疾病,防止因胆红素脑病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针对上述疾病进行针对性的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5.密切监测
定期测量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特别是在开始治疗后的前几日,以便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密切监测可以帮助识别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核黄疸,并调整治疗方案。持续关注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在照顾患有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时,应保持轻柔的日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若出现嗜睡、喂养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4-02-07 19:25

举报

裴韵寒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如果黄疸出现过早,程度过重,进展过快则为病理性黄疸,需要治疗,如果黄疸过高且未及时治疗,会影响肝脏功能;如果出现核黄疸,则会影响智力。

2014-08-19 16:1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