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回答(2)

林梦雪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血栓性疾病是指血液凝固异常导致血管内血液凝固形成阻塞性血栓的疾病,可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血栓性疾病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导致抗凝系统、纤溶系统功能失衡,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易于形成血栓。这些缺陷包括但不限于凝血因子缺乏、蛋白C和蛋白S缺乏等。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如脑部动脉血栓形成可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则可能导致下肢肿胀、疼痛。
确诊血栓性疾病通常需要进行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估血管状况。此外,医生还可能会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凝血功能检测。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具体类型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以及抗凝剂如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
建议定期监测血脂水平,避免长时间静坐不动,以减少血栓风险。饮食上宜选用低脂食物,如瘦肉、鱼类,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血脂水平。

2024-03-20 00:40

举报

黄海颜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血栓形成会诱发:缺血性心血管主要症状:心肌供血不足、冠心病、心绞痛、胸闷、憋气、心肌梗塞,因脑血栓引起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眼歪斜。因冠心病引起的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因循环障碍导致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缺血性疾病。对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肾
深静脉血栓是较常见的血栓病之一,常发生于下肢。由于卧床、在电脑前保持一个姿势而不活动,使得下肢的血液回流缓慢,再加上地球引力的作用,使得血液滞留于下肢而形成深静脉血栓。

2014-08-19 19:3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