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血培养操作方法
补充说明:血培养操作方法
a******W 2014-08-25 18:3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血培养操作方法一般包括消毒、采血、培养、观察结果、判断结果等。
1、消毒
血培养主要是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细菌培养,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在进行血培养时,需要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一般可以使用碘伏、酒精等。
2、采血
在进行血培养时,需要将患者的血液放入培养瓶中,然后再将血液与其他的培养液混合,从而观察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生长的情况。
3、培养
血培养通常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并且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操作,如果患者在操作时没有注意无菌原则,可能会导致血液中的细菌生长,从而影响检查结果。
4、观察结果
如果血液中的细菌数量比较多,并且患者的身体出现了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则可能是出现了菌血症、脓毒血症等疾病,如果血液中的细菌数量比较少,并且患者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则可能是出现了伤寒、副伤寒等疾病。
5、判断结果
如果血液中的细菌含量比较高,并且患者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则可能是出现了败血症、脓毒血症等疾病,如果血液中的细菌含量比较低,并且患者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则可能是出现了菌血症、低血压等疾病。
在进行血培养时,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不可自行盲目操作,以免出现检查结果不准确的情况。
2018-08-31 14:04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血培养、深静脉置管、外周静脉置管、骨髓穿刺术、腹腔镜下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等是常见的医疗操作,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或并发症,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
1.血培养
血培养通常在无菌条件下从外周静脉抽取一定量血液样本,然后将血液接种于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在适宜温度和时间下培养以评估是否存在微生物感染。此措施有助于诊断是否存在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从而针对性地治疗。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微生物数量及种类来判断是否为感染性疾病。
2.深静脉置管
深静脉置管是在医生的操作下将一根细长而柔软的导管插入大静脉中,如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用于长期输液或采集血液样品。该措施可提供稳定且长时间的静脉通路,便于反复采样或给予特殊治疗药物。采样后送至实验室进行培养分析可帮助识别潜在感染源。
3.外周静脉置管
外周静脉置管是将一根细针头插入肘部或腕部浅表静脉中,通常用于短期输液或快速采集少量血液样品。该措施简单易行,适合急诊情况下使用。但仅能提供有限的时间窗口进行后续采样工作。
4.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选取髂前上棘作为穿刺点,使用骨髓穿刺针获取骨髓液进行检查。该手术旨在获取骨髓液标本进行细胞学分析,辅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对于某些血液疾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5.腹腔镜下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
腹腔镜下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在全身麻醉下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执行,涉及小切口和腹腔内置入透析导管。该措施旨在建立长期的腹膜透析通路,可用于管理尿毒症等严重肾脏疾病。腹膜透析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废物和多余的液体,改善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
在接受任何医疗操作之前,应确保不存在对所用材料的过敏反应风险。如有既往过敏史,需提前告知医护人员,以便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024-01-15 00:05
举报1、最佳采血时间: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尽可能在寒颤和发热初起前30分钟-1小时为好。采血的环境应相对洁净。
2、静脉穿刺消毒:严格按照皮肤消毒步骤操作(建议使用洗必泰)。
血液培养必须特别强调严格消毒,避免皮肤表面或环境细菌造成污染。
3、培养瓶的消毒:弃去瓶顶塑料帽,用75%乙醇棉球消毒瓶顶橡皮塞,待干60秒。
2014-08-25 18:33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感染性疾病 在发热待查中占首位,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二、非感染性疾病 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 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2、变态反应疾病 如药物热、风湿热。 3、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 4、其他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危象。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脑出血、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普外科、内科
碳酸镧咀嚼片
高磷血症。本品为磷结合剂,用于血液透析或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
海昆肾喜胶囊
化浊排毒。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失代偿期和尿毒症早期)。症见: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身重困倦,尿少,浮肿,苔厚腻。
复方α-酮酸片
配合低蛋白饮食,预防和治疗慢性因肾功能不全而造成蛋白质代谢失调引起的损害。通常用于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每分钟25毫升的患者。低蛋白饮食要求成人每日蛋白摄入量为40克或40克以下。
左氧氟沙星片
为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保证盐酸左氧氟沙星及其他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左氧氟沙星只用于治疗或预防已证明或高度怀疑由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在选择或修改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些试验的数据做参考,则应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和病原菌敏感性进行经验性治疗。 在治疗前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分离并鉴定感染病原菌,确定其对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在获得以上检验结果之前可以先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得到检验结果之后再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与此类中的其他药物相同,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时,铜绿假单胞菌的某些菌株可以很快产生耐药性。在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掌握病原菌是否对抗菌药物持续敏感,并在细菌出现耐药性后能够及时发现。 盐酸左氧氟沙星口服制剂和注射剂可用于治疗成年人(≥18岁)由下列细菌的敏感菌株所引起的下列轻、中、重度感染。如静脉滴注对患者更为有利时(如患者不能耐受口服给药等)可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医院获得性肺炎 治疗由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粘质沙雷氏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同时应根据临床需要采取其他辅助治疗措施。如果已证明或怀疑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建议联合应用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 7~14天治疗方案:治疗由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包括多重耐药性菌株(MDRSP*)]、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军团菌或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注:MDRSP(多重耐药性肺炎链球菌)指对下列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青霉素(MIC≥2μg/mL),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大环内酯类、四环素及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口恶唑。 5天治疗方案:治疗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 或肺炎衣原体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5天治疗方案:治疗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莫拉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10~14天治疗方案:治疗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莫拉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细菌性发作 治疗由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或卡他莫拉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细菌性发作。 复杂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 治疗由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或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复杂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 非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治疗由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非复杂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轻度至中度),包括脓肿、蜂窝织炎、疖、脓疱病、脓皮病、伤口感染。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治疗由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或甲氧西林敏感的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复杂性尿路感染 5天治疗方案:治疗由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或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复杂性尿路感染。 10天治疗方案:治疗由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或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复杂性尿路感染(轻度至中度)。 急性肾盂肾炎 5天治疗方案:治疗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急性肾盂肾炎,包括合并菌血症的病名。 10天治疗方案:治疗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急性肾盂肾炎,包括合并菌血症的病名。 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治疗由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或腐生葡萄球菌引起的非复杂性尿路感染(轻度至中度)。 吸入性炭疽(暴露后) 适用于吸入性炭疽(暴露后)的治疗,在暴露于炭疽杆菌喷雾之后减少疾病的发生或减缓疾病的进展。左氧氟沙星的有效性基于人体的血浆浓度这一替代终点来预测临床疗效。 左氧氟沙星对炭疽吸入暴露后的预防作用尚未对人体进行试验。成人中超过28天疗程治疗的左氧氟沙星的安全性尚未研究。仅在获益大于风险时,才能使用左氧氟沙星长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