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中风偏瘫> 小脑共济失调双下肢徐动性

医生回答(2)

彭含蒂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小脑共济失调双下肢徐动性可以考虑平衡训练、物理疗法、语言疗法、针灸治疗等方法来改善症状。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包括一系列针对维持身体姿势及移动时保持稳定性的练习,通常由康复师指导,在个体化计划下定期进行。此措施有助于改善因小脑共济失调导致的步态不稳和易跌倒现象。通过特定策略如使用支撑面、调整环境障碍物高度等方式来提高安全性。
2.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涉及针对性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范围练习以及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旨在增强功能独立性。针对小脑共济失调引起的运动协调障碍有积极效果。可促进功能性活动如步行、进食等活动能力提升。
3.语言疗法
语言疗法侧重于评估和纠正由神经损伤引起的言语、吞咽困难等问题,通常由认证的语言病理学家执行。对于由于小脑共济失调导致的发音不清、流利度下降等情况具有显著改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交流能力。
4.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将特制针具刺入人体穴位以调节气血流通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一般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师操作。针灸可能对缓解由某些类型的遗传性共济失调引起的症状有益。因为其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
建议定期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族片、甲钴胺片等,以辅助神经系统功能修复。

2024-03-02 03:23

举报

黄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小脑性共济失调可通过IAs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如穿衣,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语,步态等.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稳.肌张力的改变随病变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患者常常说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床.

2014-10-28 20:1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维生素B1片

1.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Wernicke脑病。亦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2.全胃肠道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时维生素B1的补充。3.下列情况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血液透析、长期慢性感染、发热、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肝功能损害、酒精中毒伴硬化)、小肠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局限性肠炎、持续腹泻、回肠切除)及胃切除后。4.大量维生素B1对下列遗传性酶缺陷病可改善症状: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病)、支链氨基酸病,乳酸性酸中毒和间歇性小脑共济失调

盐酸纳洛酮舌下片

用于急性酒精中毒,限于步态不稳定、话多、不连贯、欣快、共济失调、感知迟钝、困倦、嗜睡,但不伴有昏迷生命体征改变的急性酒精中毒的酩酊状态。 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为:17-烯丙基-4,5;环氧基-3,14-羟基吗啡喃-6-酮盐酸盐二水合物。基结构式为:分子式:C19H21NO4;HCl;2H2O分子量:399.87。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

二十五味珊瑚丸

开窍、通络、止痛。用于“白脉病”、神志不清,身体麻木、头晕目眩、脑部疼痛、血压不调,头痛,癫痫及各种神经性疼痛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