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普外科> 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治疗原则

精选回答(2)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擅长: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特别是血液科常见疾病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热查因,血常规异常,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并发症的诊治。

提问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控制感染、镇痛、监测生命体征等。
1.补充血容量: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时,需要及时进行补液治疗,可以遵医嘱使用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药物进行输注。同时还可以适当喝一些温开水,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起到辅助改善病情的目的。
2.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如果出现了酸中毒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碳酸氢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的效果。
3.控制感染:如果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拉定分散片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可遵医嘱服用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4.镇痛:如果疼痛症状比较严重,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止痛治疗。
5.监测生命体征: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做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疾病的恢复。另外,还要定期去医院复查,随时关注身体的恢复情况。

2023-07-25 03:15

举报

葛永海 副主任医师 密山市柳毛乡卫生院

擅长:内科相关疾病,高血压,高心病,冠心病,肺心病,风心病,先心病,心绞痛,房颤,室上速,心衰等;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消化性溃疡,胆管炎,胆囊炎,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内科疾病。

提问

失血性休克多是由于急性大量失血引发的病症,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肢端湿冷;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严重者昏厥,甚至昏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发绀;4尿少,甚至无尿。治疗原则迅速补充血容量,升压药物,查明病因,制止继续出血或失液,补液可选择生理盐水、右旋糖酐、全血或血浆、白蛋白等。

2017-10-09 13:33

举报

医生回答(2)

郑越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是补液、输血、止血、镇痛、抗生素治疗等措施。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恶化,应立即就医。
1.补液
轻至中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可首先通过口服或静脉途径补充生理盐水、平衡溶液或其他电解质溶液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轻至中度失血导致的循环容量不足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恢复血压和组织灌注。
2.输血
当患者存在严重出血且经过初步处理后仍无法改善血流动力学时,应立即开始输血治疗,通常采用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或其他血液成分。输注自身或同种异体血液产品可迅速提高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从而改善氧输送和组织供氧状态。
3.止血
针对不同类型的伤口给予相应处理,如包扎压迫法、填塞法、缝合法以及使用止血带等。目的是快速控制急性大出血源,防止继续丢失血量过多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4.镇痛
如果因外伤引起的疼痛较为剧烈,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疼痛。减轻因疼痛而造成的血管收缩反应,降低心率和血压,从而减少进一步的出血风险。
5.抗生素治疗
若考虑感染所致创伤或伴有其他感染迹象,则需启动广谱抗生素治疗方案;具体用药需依据感染类型及严重程度由医师评估后开具处方。预防细菌污染并控制可能发生的继发性感染,以免加重病情发展成败血症。
在实施上述措施的同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脉搏速率、血压和尿量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2024-01-10 15:52

举报

许倩倩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紧急情况,应该抓紧时间进行救治,在休克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控制引起休克的原发病因,遏止病情发展,有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1.一般紧急治疗
通常取平卧位,必要时采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利于呼吸和下肢静脉回流同时保证脑灌注压力;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可用鼻导管法或面罩法吸氧,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通气;维持比较正常的体温,低体温时注意保温,高温时尽量降温;及早建立静脉通路,并用药(见后)维持血压。尽量保持病人安静,避免人为的搬动,可用小剂量镇痛、镇静药,但要防止呼吸和循环抑制。
2.病因治疗
休克几乎与所有临床科室都有关联,各型休克的临床表现及中后期的病理过程也基本相似,但引起休克的原因各异,根除或控制导致休克的原因对阻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十分重要,尤其某些外科疾病引起的休克,原发病灶大多需手术处理。治疗原则应该是: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对原发病灶作手术处理。即使有时病情尚未稳定,为避免延误抢救的时机,仍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针对病因的手术。
3.扩充血容量
大部分休克治疗的共同目标是恢复组织灌注,其中早期最有效的办法是补充足够的血容量,不仅要补充已失去的血容量,还要补充因毛细血管床扩大引起的血容量相对不足,因此往往需要过量的补充,以确保心输出量。即使是心源性休克有时也不能过于严格地控制入量,可在连续监测动脉血压、尿量和CVP的基础上,结合病人皮肤温度、末梢循环、脉率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情况,判断所需补充的液体量,动态观察十分重要。当然最好在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楔压的指导下输液。
目前补充血容量的液体种类很多,休克治疗的早期,输入何种液体当属次要,即使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也不一定需要全血补充,只要能维持红细胞压积大于30%,大量输入晶体液、血浆代用品以维持适当的血液稀释,对改善组织灌注更有利。随着休克的逐渐控制,输入液体的种类即显得有所讲究,主要目的是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防止系统和脏器并发症,维持能量代谢、组织氧合和胶体渗透压。
如何正确选择扩容剂,应遵循的原则是:时刻考虑使用液体的目的,“缺什么补什么”,按需补充。其次,还要同时兼顾晶体及胶体的需求及比例。羟乙基淀粉作为临床常用的胶体之一,虽早期剂型存在对凝血及肾功能的影响,但随着新产品如HES130/0.4等出现,提高其在容量复苏中的使用价值。白蛋白在复苏中的作用,并没有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根本的改变。血浆绝不能作为容量复苏的胶体选择,其适应证应为补充凝血因子。纠正酸中毒
病人在休克状态下,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这种酸性环境对心肌、血管平滑肌和肾功能都有抑制作用,应予纠正。但在机体代偿机制的作用下,病人产生过度换气,呼出大量CO2。可使病人的动脉血pH仍然在正常范围内。由此可见,对于休克病人盲目地输注碱性药物不妥。因为按照血红蛋白氧离曲线的规律,碱中毒环境不利于氧从血红蛋白释出,会使组织缺氧加重。另外,不很严重的酸性环境对氧从血红蛋白解离是有利的,并不需要去积极纠正。而且机体在获得充足血容量和微循环得到改善之后,轻度酸中毒常可缓解而不需再用碱性药物。但重度休克经扩容治疗后仍有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时,仍需使用碱性药物,用药后30~60分钟应复查动脉血气,了解治疗效果并据此决定下一步治疗措施。乳酸钠因需要在肝脏代谢才能发挥作用,休克时不应首选,因为休克可导致肝脏功能下降;5%碳酸氢钠可以直接中和血液中的氢离子,但要依靠肺肾的功能最终纠正酸中毒,可以静点200ml左右;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不仅直接中和血液中的氢离子,而且不增加血钠,一次可以静滴7.28%THAM40~80ml(加5%葡萄糖液稀释),但要注意呼吸抑制、低血糖、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还要防止外漏出血管,导致组织坏死。
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缩血管药和扩血管药。
(1)缩血管药物目前主要用于部分早期休克病人,以短期维持重要脏器灌注为目的,也可作为休克治疗的早期应急措施,不宜长久使用,用量也应尽量减小。常用的药物有间羟胺(阿拉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去甲肾上腺素、等,使用时应从最小剂量和最低浓度开始。
(2)扩血管药物主要扩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以利于组织灌流,适用于扩容后CVP明显升高而临床征象无好转,临床上有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征象,心输出量明显下降,有心衰表现及有肺动脉高压者。常用的药物有异丙基肾上腺素、酚妥拉明(苄胺唑啉)、苯苄胺、妥拉苏林、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硝普钠、硝酸甘油、消心痛、氯丙嗪等。在使用扩血管药时,前提是必须充分扩容,否则将导致明显血压下降,用量和使用浓度也应从最小开始。

2014-11-22 20:1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