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头痛> 渗透压原理

医生回答(2)

韩颜冉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中的电解质、葡萄糖等溶质分子使水分向细胞内移动受到一定阻力,从而形成细胞内外水分分布不均。
渗透压是由于溶质颗粒(如钠离子、氯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差异导致的。高渗环境会导致细胞脱水,低渗环境则可能导致细胞水肿。当血液中的渗透压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昏迷、抽搐等情况。
可以通过测量血液和尿液的渗透压来评估体内的渗透压水平。此外还可通过CT扫描观察脑部是否存在水肿现象。治疗措施需根据具体病因确定,可能包括补充电解质平衡剂、利尿剂治疗等。例如,对于低钠血症引起的低渗性脑水肿,可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纠正低钠状态;对于肾功能衰竭所致高渗性脱水,则需要控制液体摄入量并考虑透析治疗。
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定期监测体内电解质平衡,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以减少水分流失。

2024-02-21 06:44

举报

李祤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根据其实验数据发现两条规律:
(1) 在温度一定时,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2) 在浓度一定时,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1886年荷兰理论化学家范托夫(van't Hoff)从理论上推导出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溶液浓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
上式称为范托夫公式,也叫渗透压公式。其中R为理想气体常数,当π的单位为Pa,V的单位为升(L)时,R值为8.314J·K-1·mol-1。
范托夫公式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溶质的粒子数(分子数或离子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2014-11-23 10:5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