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发病的症状有哪些呢
发病时间:不清楚
乙肝患者发病的症状有哪些呢?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欠佳、肝稍大有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想要根本性的解决这个疾病过正常人的生活。谢谢了。我想知道要怎么预防,都有什么症状?
a******W 2015-03-07 20:49 投诉
我要咨询
医生回答(8)
高子敏 主任医师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擅长: 从事临床肝病诊疗20余年,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的医治、鉴别与抢救。不仅学兼各家、熟谙各种肝病治疗学说,更汇通祖国中医理论,娴熟医经,能熟练地掌握针灸技术并进行穴位注射等,尤其对中西结合的肝病治疗方面颇有心得,见解独到,有着独特的治疗理论和出色的成绩,为肝病治疗个体化进行了有益尝试,并获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同行的广泛赞誉。
提问
乙肝大三阳的症状是什么?乙肝大三阳的症状有多种,其概括如下:
1、患有大三阳的病人,一般都会出现消瘦、困倦、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功受损,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致使营养物质吸收不足,也可能是由于肝功受损,已经摄入的食物无法正常代谢,满足不了机体的需求;
2、乙肝大三阳可能出现肝病面容的症状,比如面色晦暗、无光泽、皮肤失去弹性,这是因为肝功能减退,从而转化胆固醇的能力也会减弱,致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减少,引起皮肤黏膜色素增加,肤色加深;
3、腹痛、腹胀也是乙肝大三阳常见的症状之一,这是因为肝脏受损,对细菌的顺应性机械排空作用减弱,使胃肠环境利于细菌生成。大量的细菌增殖,会造成胃肠内气体的增多,还会导致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使患者感到腹胀、腹痛;
4、乙肝大三阳还会出现黄疸症状,由于患者体内的肝细胞大量的变性、坏死,使肝功不断地遭到损害,因此胆红索的摄取、分泌、排泄受到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从而引起皮肤、巩膜、尿液相继发黄。
在生活中如发现这些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如延误病情,则后果会更加严重。
2017-06-30 17:16
投诉你说的这些症状都是属于乙肝患者的症状,得上乙肝以后积极的接受正规的治疗是可以临床治愈的。乙肝的传播途径只要是血液,母婴,性传播。还有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和医源性的传播
2015-11-15 10:42
投诉你好,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只要是肝功正常,为乙肝携带者,是不需治疗的。但对于肝功转氨酶升高的慢乙肝患者,才可抗病毒治疗
乙肝患者经治疗,可使一部分患者发生阴转,但这种阴转的几率仍较低的.所以对于乙肝的治疗,我们不要苛求转阴.但要定期复查,早期控制就行了.
2016-02-16 20:43
投诉保持愉快心情:愤怒会使人呼吸急促,血液内红细胞数剧增,血液比正常情况下凝结加快,心动过速,这样不仅妨碍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更影响肝脏健康。抑郁会导致肝气郁结,容易引起肝区疼痛,甚至影响内分泌和抵抗力,使病情加重。乙肝大三阳患者务必保持心胸开阔,情绪饱满,乐观向上,这样才能减轻病痛,促进机,体免疫机制的增强,最终战胜疾病。
2016-02-14 16:18
投诉慢性乙肝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诊疗病况可能会趋于稳定,不过可能会因由某些原因诱发病况的发作。乙肝发作的时候会重复浮现原有的病症,如,乏力,恶心,尿黄等,不过发作后的病症平常要比患病初期的轻一些,有的患者还可能没察觉到,或者仅有轻微的不适。
2016-02-12 19:30
投诉你好,通常所说的乙肝五项指标或“二对半”是乙肝最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指标,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可出现不同的化验结果。分析乙肝的传染性不仅要看是否“大三阳”,还要看HBv—DNA是否是阳性、复制水平的高低,才能确切判断乙肝传染性的强弱。
2016-02-06 21:17
投诉你好,小三阳患者还会有一些肝外表现:面色晦暗或黝黑,称肝病面容;手掌大、小鱼际显着充血称肝掌;皮肤上出现蜘蛛痣;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甚至可误诊为乳腺癌,施行乳腺切除术;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
2015-03-07 20:49
投诉你好,乙肝患者有的会出现全身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感到恶心、厌油、腹泻感觉肝区不适、隐隐作痛等症状,但是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不同治疗的方案都是不一样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肝功能及DNA的检查,明确你的肝脏是否出现受损的迹象及体内病毒数量如何,先明确具体病情再针对性进行治疗。
2015-03-07 20:49
投诉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脾脏肿大的病因分类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感染性脾大;另一类是非感染性脾大。1.感染性(1)急性感染:见于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染。(2)慢性感染: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疟疾、黑热病、梅毒等。2.非感染性(1)淤血:见于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积液、Budd-Chiari综合征,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2)血液病:见于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红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组织肥大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症。(3)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Still病)、Felty病等。(4)组织细胞增生症:如勒-雪(Letterer-Siwe)氏病、黄脂瘤病(韩-薛-柯)综合征、嗜酸性肉芽肿。(5)脂质沉积症:如戈谢病(高雪病)、尼曼-匹克病。(6)脾脏肿瘤与脾囊肿:脾脏恶性肿瘤原发性者少见,转移至脾脏的恶性肿瘤也罕见,原发癌灶多位于消化道。脾脏囊肿罕见,分真性和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分为表皮囊肿、内皮囊肿(如淋巴管囊肿)和寄生虫性囊肿(如棘球蚴病)。假性囊肿分为出血性、血清性或炎症性等。二、发病机制引起脾脏肿大的病因众多,每种疾病引起脾大的机理亦不尽相同。有时一种病因而引起脾大的机理则可能是多种因素。其机理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细胞浸润细胞浸润引起的脾脏肿大见于各种炎性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白血病细胞浸润,各种肿瘤细胞浸润。炎性细胞浸润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往往还伴有脾脏明显充血。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见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部分脂质沉积症;各种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脾脏肿大,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最明显、其次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中以淋巴细胞型较明显,其次是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各种肿瘤细胞浸润、脾脏本身的恶性肿瘤少见,原发于淋巴系统、骨髓和肠道的恶性肿瘤可侵及脾脏。如:恶性淋巴瘤的淋巴瘤细胞发生脾浸润,其中以霍奇金病脾脏受累较多,约占50%,偶有单纯脾型霍奇金病,这种病可表现有巨脾;多发性骨髓瘤的骨髓癌细胞浸润;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恶性组织细胞浸润;肠道恶性肿瘤转移至脾脏,均可因肿瘤细胞浸润而发生脾大。2.脾脏淤血脾脏是体内最大的贮血器官,各种原因造成的脾脏血液回流受阻,均可造成脾脏淤血性肿大。如: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门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肿瘤栓子、先天或后天的血管畸形;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或心包大量积液均可致脾脏淤血而肿大。3.髓外造血脾脏是造血器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时,脾脏又恢复其造血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髓外造血导致脾脏肿大,尤以骨髓纤维化时髓外造血最明显,脾脏肿大也明显。4.组织细胞增生组织细胞增生症是由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尤以肝脾、淋巴结、骨髓、皮肤、胸腺等处最突出,可表现明显的脾脏肿大。如:勒-雪症、韩-雪-柯症。慢性感染性疾病、黑热病、结缔组织病、Felty、Still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致脾脏组织细胞增生而发生脾脏肿大。5.纤维组织增生由于长期慢性淤血、慢性感染、细胞浸润等病因的长期慢性刺激,组织细胞异常增生致脾脏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而使脾脏肿大、变硬。6.脂质代谢障碍由于脂类代谢酶缺乏或功能障碍,引起脂质代谢障碍,脂类在组织中沉积造成脾大。如:戈谢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类脂质代谢障碍病。是由于beta;-葡萄糖脑苷酶不能把葡萄糖脑苷脂转变成半乳糖脑苷脂,结果使组织细胞内大量脑苷脂贮积,其中的慢性型表现巨脾。尼曼-匹克病为脂质代谢障碍累及内脏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组织。这种病可能是由于神经磷脂酶缺乏,以致使神经磷脂贮积于肝脾及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内,致脾脏明显增大。7.脾脏本身的肿瘤及囊性扩张脾脏本身肿瘤及囊性扩张均较少见,有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的报道。囊性扩张见于皮样囊肿、淋巴管囊肿及寄生虫囊肿(包囊虫病)。假性囊肿如:疟疾、血吸虫病等可因出血、炎症、血清性等原因引起。
就诊科室: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