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幽门螺杆菌> 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

精选回答(1)

周旋 主任医师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贫血、血细胞的增多或减少、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疗。

提问

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是指重组新型幽门螺杆菌疫苗。重组新型幽门螺杆菌疫苗主要用于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需要接种三针,三针需要在半年内接种完成。

幽门螺杆菌常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感染后会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严重者还可能会引起胃癌。接种重组新型幽门螺杆菌疫苗后,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力,达到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目的。重组新型幽门螺杆菌疫苗属于灭活疫苗,安全性相对较高,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可自行缓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疫苗成分过敏者、患有急性疾病者、发热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患者以及妊娠期妇女不宜接种重组新型幽门螺杆菌疫苗。此外,患者在接种重组新型幽门螺杆菌疫苗后,还需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炸鸡等,以免影响疫苗效果。如果患者接种疫苗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8-08-23 19:57

举报

医生回答(2)

贺阳平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应在使用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个人卫生习惯的改善、家庭成员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与管理、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以及避免在公共场合食用未经彻底加热的食物等措施下谨慎使用。
1.使用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通过使用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可以杀灭或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按医嘱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在餐后服用以减少胃部刺激。
2.个人卫生习惯的改善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降低幽门螺杆菌传播的风险。提倡饭前便后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特别是感染者使用的餐具。
3.家庭成员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与管理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途径传播,因此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传染是重要的感染源。建议有消化道不适症状的人群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若确诊为阳性,则需要进行规范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
4.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定期检测可早期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便于采取相应措施。推荐高危人群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幽门螺杆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5.避免在公共场合食用未经彻底加热的食物
未经过充分加热的食物可能带有幽门螺杆菌,食用后易导致感染。在公共场合就餐时,应特别注意食物是否煮熟煮透,尽量选择正规餐饮场所,确保食品安全。
监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有利于维护消化系统健康。

2024-03-01 14:03

举报

闵真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导致慢性胃炎和肠胃溃疡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建议:注意饮食定时定量,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忌过饱,忌生冷酸辣、油炸刺激的食物,忌烟熏、腌制食物。含亚硝胺的腌制食品等也具有致癌作用,加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作用,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

2015-09-24 18:3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