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整形美容> 整形> 胎记> 太田痣> 九院太田痣

医生回答(5)

胡湛波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九院太田痣是指在出生时即存在或出生后出现的、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皮肤色素沉着病,通常位于眼周、面部等部位,有时可伴有眼部异常。
九院太田痣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其发生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嵴细胞迁移异常有关,这些未成熟的细胞进入表皮基底层并产生过多的黑色素,导致皮肤颜色加深。典型表现为眼周、颧骨等区域的蓝色或灰褐色斑块,不痛不痒,但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逐渐加重。还可能出现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可以通过皮肤组织活检来确认诊断,医生会取一小块病变组织进行分析。此外还可以进行眼科检查以评估眼部受累情况。对于九院太田痣,可以考虑激光治疗,如Q开关红宝石激光或Nd:YAG激光,能够减少色素沉着。必要时也可遵医嘱使用氢醌乳膏进行美白治疗。
患者应避免日晒,外出时涂抹防晒霜SPF30以上,并戴太阳镜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伤害。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2024-03-08 07:07

举报

刘华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太田痣鉴别诊断
与具有色素性皮损的疾病相鉴别,如老年性黑斑:发生于中年和老年人的身体外露部位,如面颊、颈、手背和前臂等部,多发散在棕褐色,呈面积大小不等的小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平滑或稍高出皮面的斑块。组织学检查,可见正常的黑素细胞增多,不发生恶变。

2015-09-29 13:00

举报

康高扬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外观不典型的痣可能变恶性,如很黑的痣,色素不平均、边缘不平整或不规则、界线不明、左右不对称、在统计上直径大于5毫米。长在甲沟与指甲、肢端、口腔黏膜、结膜、阴道、包皮的痣比其他地方的痣变恶性黑色素瘤的机会较大。
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皮内有巢状排列的、无树枝状突的痣细胞。
诊断
一般通过临床即可诊断,疑有恶变者行病理学检查。

2015-09-29 13:00

举报

贺阳平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太田痣病因
可因多种原因造成,暂无定论。一般认为痣的发生于遗传因素和紫外线为主的环境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常与两岁后开始出现。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和黏膜。皮损为扁平或略隆起的斑疹或斑丘疹,也可呈半球状、乳头瘤状或有蒂,表面光滑,可有或无毛发,数目可单一、数个至数十个。因痣细胞内色素种类及含量不同,皮损可呈棕色褐色、蓝黑色或黑色,无色素皮损多呈皮色。根据痣细胞在皮肤内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扁平皮损提示为交界痣,略高起皮损多为混合痣,而乳头瘤样皮损和几乎所有半球状和带蒂皮损为皮内痣。本病进展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2015-09-29 13:00

举报

赵立垠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各种先天性、后天性黑素细胞痣等、皮脂腺痣等。医学上的“痣”是狭义的,又称痣细胞痣、色素痣、黑素细胞痣或普通获得性黑色素细胞痣,不包括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痣为人类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是表皮、真皮内黑素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表现。根据痣细胞在皮肤内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扁平皮损提示为交界痣,略高起皮损多为混合痣,而乳头瘤样皮损和几乎所有半球状和带蒂皮损为皮内痣。

2015-09-29 13:0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