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抑郁> 儿童躁狂症的表现

精选回答(1)

周鹏 三级心理咨询师 滨州市中心医院

擅长: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 睡眠障碍

提问

儿童躁狂症的表现,主要包括情绪高涨、活动增多、思维奔逸、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1、情绪高涨

儿童躁狂症可能是由于家族遗传所造成的,也不排除是神经内分泌异常所引起的。通常会使儿童出现情绪高涨的情况,可能会表现为情绪愉悦、兴奋等,部分儿童还可能会出现愤怒、冲动等行为。

2、活动增多

如果儿童患有躁狂症,可能会出现精力充沛的情况,甚至还会做一些比较剧烈的运动,比如踢足球、打篮球等。

3、思维奔逸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儿童还可能会出现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思维跳跃、意志行为增强等情况,甚至还会出现意志行为障碍的现象。

4、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儿童患有躁狂症,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过度兴奋、话多、活动多等情况。

5、睡眠障碍

如果儿童患有躁狂症,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如失眠、入睡困难、睡后易醒等。

如果儿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碳酸锂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

2018-09-22 07:00

举报

医生回答(6)

吴丽晴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儿童躁狂症表现为冲动行为、情绪高涨、言语活动增多、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我评价过高等症状。由于躁狂症可能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控制,建议寻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1.冲动行为
冲动行为可能源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导致患者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和行为。这种行为可能表现为鲁莽的决定、过度冒险或不顾后果的行为。
2.情绪高涨
情绪高涨通常是由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不平衡引起的。这些神经递质的过多会导致情绪的过度兴奋和不稳定。
3.言语活动增多
躁狂状态下,由于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可能会使患者的思维活跃度增加,从而出现言语活动增多的现象。此类患者会感到内心的想法像潮水般涌现,说话速度也会明显加快。
4.注意力难以集中
当患有躁郁症时,大脑神经功能紊乱,此时会出现认知灵活性下降的情况,进而影响到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患者可能出现思维跳跃、难以完成任务等情况。
5.自我评价过高
高自尊心是躁狂状态下的典型特征,因为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会影响个体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认知。患者可能会夸大自己的成就并认为自己比别人更优秀。
针对儿童躁狂症的症状,建议进行精神状况评估、心理测量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以及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家长应注意孩子的睡眠质量,确保其规律作息;同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避免因压力过大诱发躁狂症状。

2024-01-06 17:58

举报

郑秀鹏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临床表现
常见表现

核心症状 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笑容满面,兴高采烈,没有难事(情感高涨),有人表现为一点小事或稍不随意就大发脾气(易激惹),在严重的易激惹情况下可能出现冲动行为。

2015-12-04 18:22

举报

张德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疾病分类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分类法系统(DSM-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躁狂症分类如下:
轻性躁狂症(轻躁狂): 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

2015-12-04 18:22

举报

李英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2015-12-04 18:22

举报

闵丽娜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

2015-12-04 18:22

举报

蔡文胜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疾病简介
在心境障碍病程长期观察发现,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非常少见,并且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个性、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类似。因此,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和分类法系统(DSM-Ⅳ)已将其列为双相障碍的一种。

2015-12-04 18:2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