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反胃噎膈症状?
补充说明:反胃噎膈症状?
2021-06-12 08:4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反胃噎膈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症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
1、恶心呕吐
反胃噎膈通常是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胃炎等原因所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会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腹部按摩的方式缓解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反酸
反酸通常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所引起,胃酸分泌过多会导致胃黏膜受到刺激,患者会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采取手术治疗。
3、嗳气
嗳气通常是由于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不良等原因所引起,胃肠道蠕动减慢会导致食物长时间堆积在胃肠道中,因此会出现嗳气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莫沙必利片、伊托必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采取手术治疗。
除此之外,此类症状还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2-09-08 20:5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反胃,有称胃反,古即有之。笔者参照该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认为主要应咎肝之疏泄不利与脾之运化功能失常。张景岳谓“反胃之病,则病于中下二焦。……所以反胃之治,宜益火之源,以助化功”。此虽含深义治无不当,但从病理分析气滞痰饮瘀阻存在宜从肝脾二脏辨治更合契机。
症状起因:反胃在《内经》尚无其名,但有“三阳结谓之膈”之症,嗣后历贤逐渐分明噎膈、反胃与关格之异同。《金匮要略》描述为“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医贯》称“翻胃者,饮食倍常,尽入于胃矣。但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一两时而吐。或积至一日一夜,腹中胀闷不可忍而复吐,原物酸臭不化,此已入胃而反出。”现代医学的多种胃病可出现反胃。本病起因多是饮食不当、饥饱失常,或忧愁思虑伤及脾胃;或嗜食生冷损及脾阳。脾胃既伤,病延旷日致中焦虚寒不能消化谷食。又脾运不旺,痰饮谷食阻于下脘,宿食不化不能下导终致尽吐而出。反胃长久脾胃失其后天之本,使肾精乏源肾阳虚亏,下焦无火以腐熟水谷,促使病情加剧。 反胃,病位于胃,本乃脾伤。脾伤指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俗称脾不健运。脾何以伤?唐容川曰:“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饮食物的纳与运无不与肝气疏利戚戚相关。肝气调和畅达则脾气生理正常,脾气运清气升,乃胃气降浊气下。若肝气郁结甚而横逆犯脾,可致脾胃病产生脾运弱和胃失降现象。又脾与胃相连以膜,其性一湿一燥,气机一升一降,功能一运一纳,协调配合共同完成饮食水谷在体内的代谢。肝脾二脏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决定着胃腑“传化物而不藏”的生理功能。 据此,反胃的基本病机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脾不健运致气滞痰瘀阻于胃脘,胃失通降,气逆而上,反胃而出。
就诊科室:消化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