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待分诊> 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

精选回答(1)

刘翔宇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擅长:主攻妇科常见肿瘤如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的临床综合治疗,熟悉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对不孕症和高难度分娩助产有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

提问

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可能有无菌操作不当、血管内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长期卧床、免疫抑制状态等,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无菌操作不当
无菌操作不当导致病原体污染伤口或血液标本采集过程,进而引发感染。在进行任何侵入性操作前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如佩戴手套、使用消毒剂等。
2.血管内导管留置时间过长
长时间保留血管内导管会导致细菌定植和感染风险增加。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应尽量减少导管更换次数,以降低感染风险。
3.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当其受到损伤时,易受外来病原体入侵而发生感染。对于有皮肤破损的患者,应定期清洁伤口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防感染。
4.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液循环减缓,增加感染的风险。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5.免疫抑制状态
免疫抑制状态使得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对于免疫抑制患者,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迹象。
建议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观察是否存在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必要时,可进行血液培养、尿液分析等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感染风险。

2024-04-11 12:46

举报

医生回答(1)

史罗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普外科

提问

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可能有无菌操作不当、血管内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长期卧床、免疫抑制状态等,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无菌操作不当
无菌操作不当导致病原体通过未受保护的皮肤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进而引发血流感染。因此,在进行任何侵入性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如使用无菌手套、消毒周围皮肤等。
2.血管内导管留置时间过长
长时间留置血管内导管会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为细菌提供侵入人体的途径,增加感染风险。针对此类原因引起的感染,应尽早评估是否需要移除导管,以减少感染机会。例如,若经评估后发现感染是由导管引起的,则需及时拔除导管并更换新的无菌设备。
3.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皮肤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有效防止外来病原体入侵。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易使外界致病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诱发感染。对于这类原因所致的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含锌药膏来修复受损皮肤屏障,如氧化锌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4.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液循环减缓,降低机体免疫力,易于发生感染。针对长期卧床导致的感染,首先应预防为主,加强护理,定时翻身拍背,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还要注意营养支持,增强抵抗力,必要时也可遵照医生的意见使用抗生素药物来进行抗感染治疗,比如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
5.免疫抑制状态
免疫抑制状态会使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针对免疫抑制状态下的感染,应积极寻找并消除潜在的免疫抑制因素,如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剂量或种类。同时,可根据致病菌类型给予相应治疗,如真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是否存在局部感染迹象。必要时,还应进行血液培养、尿液分析和伤口分泌物培养等实验室检查,以评估病情进展和指导治疗。

2024-03-27 22:2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