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外科> 体寒> 体寒,常年手脚冰凉,脸颊两侧最近长了好多

体寒,常年手脚冰凉,脸颊两侧最近长了好多

发病时间:不清楚

体寒,常年手脚冰凉,脸颊两侧最近长了好多

补充说明:体寒,常年手脚冰凉,脸颊两侧最近长了好多

芒****** 2019-10-15 09:40

体寒 肝火 手脚冰凉 肺火 蜂蜜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朱立萍 医师 青岛洪强骨科医院

擅长:毕业后,从事于脑病科急消化内科的中医诊疗科室,对治疗脑后遗症及消化性溃疡结合望闻问切具有一套独特的诊疗方案。

提问

肝火旺 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上火的程度较“热气”还重。一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中医认为“火”的病理可分虚实两大类,常见的上火症状有心火和肝火两种。 肝脏是消化系统里的解毒过滤器官,所有外来物的毒素,及由下腹腔回流到心脏的血液,都先经它处理。若平日所吃的食物,都是要肝脏「加班」处理的「毒素」,包括油炸、腌制、辛辣、肥腻、加工的食物,以及经化学农药或经添加剂处理的材料(包括:白糖、餐桌盐、高温处理的食油),甚至化学合成的药物等,会令肝脏工作过劳。一旦血液循环不畅,解毒过程及下腹腔血液的回流就会受阻,形成肝脏充血及下腔静脉受压。结果,肝火上升,引致头胀头痛。此外,亦会感到心烦易怒、睡眠欠佳、口干口苦等。所以肝火旺最主要是由于饮食不注意,睡眠欠佳等引起的。 我们常称一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为“肝火大”。其实,一般俗称“肝火大”的体质还有下列症状: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要预防肝火旺,除了睡眠足够、心情放松,一些简单的药材或食物也有助于清火或“降”火。 肺火旺 肺火盛者,易咳嗽。“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 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最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 。肝火旺 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上火的程度较“热气”还重。一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中医认为“火”的病理可分虚实两大类,常见的上火症状有心火和肝火两种。 肝脏是消化系统里的解毒过滤器官,所有外来物的毒素,及由下腹腔回流到心脏的血液,都先经它处理。若平日所吃的食物,都是要肝脏「加班」处理的「毒素」,包括油炸、腌制、辛辣、肥腻、加工的食物,以及经化学农药或经添加剂处理的材料(包括:白糖、餐桌盐、高温处理的食油),甚至化学合成的药物等,会令肝脏工作过劳。一旦血液循环不畅,解毒过程及下腹腔血液的回流就会受阻,形成肝脏充血及下腔静脉受压。结果,肝火上升,引致头胀头痛。此外,亦会感到心烦易怒、睡眠欠佳、口干口苦等。所以肝火旺最主要是由于饮食不注意,睡眠欠佳等引起的。 我们常称一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为“肝火大”。其实,一般俗称“肝火大”的体质还有下列症状: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要预防肝火旺,除了睡眠足够、心情放松,一些简单的药材或食物也有助于清火或“降”火。 肺火旺 肺火盛者,易咳嗽。“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 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最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

2019-10-28 12:3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