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脑中风> 血黏度增高

精选回答(1)

彭文典 其他

擅长:心血管内科

提问

首先我要说的是:你爸爸的两次症状,应该诊断为:短阵性脑缺血发作,发作频繁可看作脑梗塞的前奏,应该引起重视。

血黏度高是另外一个概念。“高粘滞血症”又叫“血液高粘滞综合征”,这是近年来普遍受到医学界重视的一种病理综合征。粘度是指一种液体在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血液粘稠度越高,血流速度会越慢,这不仅影响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还容易形成血栓,导致中风、心肌梗塞及肢体血栓栓塞等一系列严重疾病。治疗方法有:

  1. 抗聚集疗法:主要是用一些对抗红细胞或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阻止其凝聚和对血管壁的附着,降低血流的阻力。目前用的最多的药物是藻酸双酯钠(PSS),口服可用100毫克,1日3次,也可用注射剂100毫克,加入等渗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每日1次静脉点滴,7~10次为一疗程。该药系我国首创的海洋生物制剂,能使富含负电荷的红细胞表面增强相互排斥力,还有降脂,扩张血管等作用。综合近年国内用于高粘滞血的近千例,有效率在90%以上,此法简便、经济、高效、副作用小,应列为首选。 也有不少人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mg 每天一次,也很有效。

  2. 调脂治疗: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LDL-C,升高HDl-C,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粘度。除控制脂类食物外,目前有多种降脂药物可选择,如复方降脂片,月见草油、多烯康、泛硫乙胺、美降脂、必降脂和诺衡等,都有较好的降脂作用。

  3. 血液稀释疗法:即在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的同时,置换出等量的血液,适用于红细胞压积较高导致高粘滞血症的慢性肺心病等病例。 最简单的血液稀释办法,就是多饮水,晚睡前还要喝1杯水。

  4. 去纤维蛋白治疗:主要是应用蝮蛇抗栓酶的去纤维蛋白作用。抗栓酶主要成分是精氨酸脂酶,它可使纤维蛋白原变成不稳定的纤维蛋白单体从血肿清除,以降低血粘度。

  5. 自血光量子疗法:这种疗法是抽取患者静脉血150-200毫升,在辐射治仪中用紫外线照射10分钟,同时充氧,然后再输回体内。每日或隔日 1次,14次为一疗程。有人报道,用该疗法的治疗血液高粘滞综合征203例,发现各种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数有明显下降,65%以上的病人全部项目都降至正常范围,大多数脑中风病人获得良好的康复。


2004-09-08 15:2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流口水 (口涎外溢)

口涎外溢又称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宝贝患口腔溃疡或脾胃虚弱,也会流涎不止。

  • 症状起因:婴幼儿时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个月开始流涎,以后越来越多,特别是在5-6个月时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初生时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到3-4个月以后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也就逐渐增加,到5-6个月出牙时又刺激了局部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更多,而这时小儿尚不习惯于吞咽唾液,再加上口腔又浅,所以唾液不断往外流,这是正常生理现象。随着年龄渐长,到孩子能吞咽过多的唾液后,这种现象会自行消失。家长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如果3岁以上仍流口水应结合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来综合衡量。如果长、智力和动作发育都落后,那么流口水便是智力发育落后的一种表现。口腔咬合不正,口部闭合不良,也易造成口水外溢。否则就不一定有问题。如果本来唾液不多,短期内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过剩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后又出现流涎,则要观察小儿有无哭吵、发热,再看看口颊粘膜是否充血,有无溃疡或白点。如果出现面部瘫痪,或有其他神经系统变化,造成脸部及口腔肌肉运动失调,影响孩子的吞咽、咀嚼就容易发生流口水。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病因,以便进行治疗。咽喉中的腺样体肥大,或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常须张口呼吸。吞咽口水的动作较少,口水外溢的情形较常发生,便应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

  • 可能疾病:口炎  痉挛性脑瘫  扁桃体周围脓肿  中风  下颌下隙感染  

  • 常见检查: 口腔内窥镜  牙髓冷热诊  牙髓电活力  

  • 就诊科室:口腔

推荐医生更多

张彩东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余明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侯万东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