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妇产科> 妇科> 妇科疾病> 妇科病> 中医妇科病症诊断标准

精选回答(3)

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于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内科疾病、儿科疾病和妇科疾病,达于阴平阳秘,对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结节和糖尿病及并发症有深入研究

提问

中医妇科病症诊断标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判断。

中医妇科病症主要是指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比如月经失调、痛经、闭经等,同时还包括不孕症、产后病症等。中医妇科病症的诊断标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判断,如果患者出现了月经失调、痛经、闭经等症状,并且在经期或者经后,出现了腹痛、腰痛、白带异常等症状,一般可以初步诊断为中医妇科病症。

中医妇科病症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中成药或者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比较常见的药物包括八珍颗粒、四君子汤、二至丸等。同时还可以通过针灸、艾灸等方式进行治疗,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2023-07-26 02:31

举报

郝小鹏 副主任护师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妇产科,不育不孕,子宫肌瘤,孕妇保健,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

提问

你好,根据你提供的相关检测结果考虑,您目前有出现月经周期不稳定,而且月经量增多的现象呈现为红色斑块,说明你目前体内又出现淤血的。所以你可以在月经期内口服调理月经的药物乌鸡白凤丸和逍遥丸进行治疗。考虑到你目前发现自己还有出现头晕的症状,而且还伴随耳鸣,这是典型的肝肾亏损而引起的,考虑可以使用一些调理肾虚的药物进行治疗。

2018-11-04 18:02

举报

郑明存 其他

提问

6 产后血崩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产后血崩是由于产妇素体气血虚弱,或瘀阻、血热,导致血不归经,阴道出血量达500毫升以上者。

26.1 诊断依据
26.1.1 阴道出血量多急迫,大多发生在产后24小时内。
26.1.2 严重者血压骤降,甚至肢冷、汗出、神昏等症。
26.1.3 多见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排除软产道损伤。
26.1.4 应与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所致的出血相鉴别。

26.2 证候分类
26.2.1 气不摄血:产后下血如崩,色红或淡红,质稀。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精神疲乏,心悸气短,甚或出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神志昏迷等症。舌淡,苔薄,脉微或虚大。
26.2.2 气血瘀滞:产后出血不止,量多如崩,色紫黯,夹有血块,小腹胀痛。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26.2.3 血热内扰:产后下血量多,血色鲜红或紫,势急如崩。头胀眩晕,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数。

26.3 疗效评定
26.3.1 治愈:出血停止,症状基本消失。
26.3.2 好转:出血明显减少,症状改善。
26.3.3 未愈:出血仍不止,病情恶化者。

27 产后恶露不绝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产后恶露不绝是由于产时劳伤经脉,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而致产后3周以上,仍有阴道出血者。相当于子宫复旧不良,子宫轻度感染,胎盘、胎膜残留。

27.1 诊断依据
27.1.1 产后3周以上阴道仍有少量出血。
27.1.2 妇科检查可确诊子宫复旧不良,或子宫轻度感染,或胎盘、胎膜残留。应排除绒癌及恶性葡萄胎。

27.2 证候分类
27.2.1 脾虚气陷: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质稀薄,无臭味。小腹空坠,神倦懒言,面色淡白。舌淡,脉缓弱。
27.2.2 血热内扰: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较多,色深红,质惆粘,有臭秽气。面色潮红,口燥咽干。舌质红,脉虚细而数。
27.2.3 气血瘀滞:产后恶露淋漓涩滞不爽,量少,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边有紫点,脉弦涩或沉而有力。

27.3 疗效评定
27.3.l 治愈:阴道出血停止,症状消失。
27.3.2 好转:阴道出血减少,症状减轻。
27.3.3 未愈:症状无改善。

28 产后大便难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由于分娩时失血伤津,肠道失于儒润,出现大使艰涩,数日不解,或排便时干燥疼痛,难以排出,称为产后大便难。

28.1 诊断依据
28.1.l 分娩后大便间隔延长,大便干燥难解,一般饮食如常。
28.1.2 一般发病较缓慢,应与其他疾病引起的便秘相鉴别。

28.2 证候分类
28.2.1 血虚津亏:产后大便干燥,数日不解,或解时艰涩难下,但腹无胀痛,饮食如常。面色萎黄,皮肤不润。舌淡,苔薄,脉虚涩。
28.2.2 阴虚内热:产后大便燥结,数日不解,伴口干咽燥,手心灼热,胸满腹胀。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28.2.3 脾虚气陷:产后虽有便意,临厕努责乏力,气短汗出,倦怠无力,便出并不干硬,或头晕目眩。舌淡,苔薄,脉大而虚。

28.3 疗效评定
28.3.1 治愈:大便正常,停药后无复发。
28.3.2 好转:大便通而欠畅,或大便正常,但停药后复发。
28.3.3 未愈:症状无改善。

29 产后感染发热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由于产时气血骤虚,阳气浮越,感染邪毒,正邪交争,而出现产后10天内发热,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色、质、量、气味异常变化,称产后感染发热。

29.1 诊断依据
29.1.l 产后10天内发热不解,连续3天体温在38°C以上,并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色、质、量、气味等异常。
29.1.2 应与血虚、外感、蒸乳所致发热相鉴别。
29.1.3 必要时作妇科检查,血、尿常规检查,宫颈分泌物培养等,以明确感染部位及致病菌。

29.2 证候分类
29.2.1 热毒炽盛:恶寒,高热,恶露量多或少,色紫黯如败酱,有秽臭,小腹疼痛拒按,烦躁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若邪入营血,则高热不退,斑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细弦而数。若热传心包,则神昏谵语,甚至昏厥,面色苍白,四肢厥逆,脉微细而数。
29.2.2 气血瘀滞:寒热时作,恶露不下或甚少,气秽臭,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有瘀点,脉细涩。

29.3 疗效评定
29.3.1 治愈:体温正常,症状消失,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29.3.2 好转:体温下降,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好转。
29.3.3 未愈:症状无变化,甚至病情恶化。

30 产后自汗、盗汗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产后气血较虚,胰理不密,卫阳不固,出现涔涔汗出,持续不止,动则益甚者,称"产后自汗"。阴虚内热,浮阳不敛而睡后汗出湿衣,醒来即止者,称"产后盗汗"。

30.l 诊断依据
30.1.1 产后自汗系白昼汗多,动则益甚,持续多日不止。
30..1.2 产后数日内,微有汗出,不属产后自汗范围。
30.1.3 产后自汗应与产后中暑、产后发热等所致汗出相鉴别。
30.1.4 产后盗汗系入睡周身溱溱汗出,醒后汗即渐止。

30.2 证候分类
30.2.1 肺卫气虚:产后汗出较多,不能自止,动则益甚。时或恶风,面色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怯,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脉虚弱。
30.2.2 阴虚内热:产后睡中汗出,甚则湿透衣衫,醒来即止。面色潮红,头晕耳鸣,口燥咽干,渴不思饮,或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嫩或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30.3 疗效评定
30.3.1 治愈:症状消失。
30.3.2 好转:症状明显减轻。
30.3.3 未愈:症状无改善。

3l 产后缺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产后缺乳系因气血不足,不能生乳,或肝郁气滞,乳脉垂塞,导致产妇在哺乳期乳汁甚少或全无,亦称产后乳汁不行。

3l.1 诊断依据
3l.1.1 产后排出的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儿。
3l.1.2 乳房检查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或乳房丰满乳腺成块,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
3l.1.3 排除因乳头凹陷和乳头皲裂造成的乳汁壅积不通,哺乳困难。

3l.2 证候分类
3l.2.1 气血亏虚: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伴面色少华,神疲食少。舌淡,少苔,脉虚细。
3l.2.2 肝气郁滞: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乳汁稠,而乳房胀硬而痛。情志抑郁不乐,胸胁胀痛,食欲减退,或有微热。舌质暗红或尖边红,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3l.3 疗效评定
3l.3.1 治愈:乳汁分泌正常,能正常哺乳。
3l.3.2 好转:乳汁分泌增多,或乳汁分泌正常,但量少不够喂养婴儿。
3l.3.3 未愈:乳汁分泌无改变。

32 产后乳汁自出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产后乳汁自出是由于气虚不能固摄,或肝火内积,迫乳汁外溢,导致产后乳汁未经婴儿吮吸而不断自然流出者。

32.1 诊断依据
32.1.1 不在哺乳时,乳汁不经婴儿吮吸或挤压而自然流出。
32.1.2 流出的乳汁一般乳白色或黄白色,乳房无结块。
32.1.3 乳汁分泌过多,婴儿食量有限,而乳汁流出者不作病论。

32.2证候分类
32.2.1 气血亏虚:产后乳汁自出,量少质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面色少华,神疲气短,或动则心悸。舌淡苔薄,脉细弱。
32.2.2 肝郁化火:产后乳汁自出,质较稠,乳房胀痛。精神仰郁或急躁易怒,甚或心烦少寐,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32.3 疗效评定
32.3.1 治愈:乳汁蓄溢正常,停药后无复发者。
32.3.2 好转:乳汁自出改善或乳汁蓄溢正常,停药后乳汁又复自出。
32.3.3 未愈:乳汁仍自溢不止。

33 阴挺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

阴挺系指肾虚气弱,失于固摄,出现子宫位置下垂,甚则脱出阴户之外的病变。相当于子宫脱垂。

33.1 诊断依据
33.1. 1妇女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至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门外。
33.1.2 有下腹隐痛、坠胀等症。
33.1.3 妇科检查:子宫下垂的程度,一般分为三度。
一度:子宫颈下垂至坐骨棘平面以下,但不超过阴道口。
二度:子宫颈与部分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
三度:宫颈与宫体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

33.2 证候分类
33.2.1 脾虚气陷:子宫脱垂,劳则加剧,卧则消失,小腹坠胀,面色少华,四肢乏力,少语懒言,带下色白,量多质稀。舌淡,苔薄,脉细弱。
33.2.2 肾阳亏虚:子宫脱垂,腰酸腿软,小腹下垂,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间尤甚。舌淡红,脉沉弱。
33.2.3 湿热下注:子宫脱出日久,表面溃烂,黄水淋漓或小便灼热,或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33.3 疗效评定
33.3.1 治愈:子宫恢复正常位置,半年未复发。
33.3.2 好转:宫颈与宫体向上回纳,但未恢复到正常位置。
33.3.3 未愈:症状与体征无变化。

34 不孕症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育龄妇女由于肾虚、肝郁、痰湿、血瘀等原因,导致冲任、子宫功能失调,结婚1年以上,或曾孕育后1年以上,夫妇同居,配偶生殖功能正常,而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
34.1 诊断依据
34.1.1 育龄妇女结婚1年以上,夫妇同居,配偶生殖功能正常,不避孕而未能受孕者,为原发不孕。曾有孕产史,继又间隔1年以上,不避孕而未怀孕者,称为继发不孕。
34.1.2 排除生殖系统的先天性生理缺陷和畸形。

34.2 证候分类
34.2.1 肾阳亏虚:婚后不孕,经行量少色淡,头晕耳鸣,腰酸形寒,小腹冷感,带下清稀,性欲淡漠,有时便溏。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尺弱。
34.2.2 肾阴亏虚:婚后不孕,经行先期,量少色红,五心烦热,咽干口渴,头晕心悸,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34.2.3 痰湿内阻:婚后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形体肥胖,胸闷口腻,带多粘腻。苔白腻,脉弦滑。
34.2.4 肝气郁滞:婚后不孕,月经不调,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情志失畅,经前胸闷急躁,乳房作胀,行经少腹疼痛。苔薄黄,脉弦。
34.2.5 瘀滞胞宫:婚后不孕,经行后期量少,色紫有块,小腹疼痛,临经尤甚。舌边或有紫斑,苔薄黄,脉弦或涩。

34.3 疗效评价
34.3.1 治愈:2年内受孕者。
34.3.2 好转:虽未受孕,但与本病有关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34.3.3 未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

2004-12-01 16:5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