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肠道病毒71型阳性原因
补充说明:肠道病毒71型阳性原因
a******W 2021-07-11 00:2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肠道病毒71型阳性可能源于肠道直接接触、摄入污染食物或水、密切接触感染者、空气飞沫传播以及医院交叉感染。该病具有传染性,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并按医嘱接受治疗。
1.肠道直接接触
通过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包括唾液、鼻涕和粪便等,可导致肠道病毒感染。可通过使用消毒液及时清洁伤口,减少感染风险。
2.摄入污染食物或水
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了受污染的水,会导致肠道病毒进入消化道,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应避免进食来源不明或未经彻底烹饪的食物以及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
3.密切接触感染者
与感染者进行近距离接触时,可能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传播而感染。建议采取佩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护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
4.空气飞沫传播
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带有病毒的飞沫,他人吸入后也可能被感染。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是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
5.医院交叉感染
在医院环境中,特别是在拥挤或卫生条件不佳的地方,易感患者更有可能通过共用设备或物品而受到感染。提倡遵守医院内的个人卫生规定,如戴口罩、勤洗手等。
针对肠道病毒感染,建议定期监测病情变化,特别是对于儿童群体。必要时,可以进行血常规、脑脊液分析等检查,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后续治疗。
2024-01-05 10:3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肠道病毒71型首先于1969~1970年在美国加州的二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暴发流行中分离出来,1970年以后向世界各地传播;1972年在澳大利亚引起以脑膜炎为主的流行;1973年在日本引起以手、足、口腔病和(或)无菌性脑膜炎为主的流行,在瑞典引起以无菌性脑膜炎为主的流行,伴有少数手、足、口腔病的流行;EV 71在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在1974年被鉴定命名。此后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EV71 的流行情况。中国大陆首次发现EV 71型感染是在1987年冬季,湖北省出现的一起手足口病,1995年武汉市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EV71,之后的多次爆发流行经检验均为EV 71感染所致。
肠内营养混悬液(TPF)
本品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应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主要用于:1.厌食和其相关的疾病-因代谢应激,如创伤或烧伤而引起的食欲不振-神经性/精神性疾病或损伤-意识障碍-心/肺疾病的恶病质-癌性恶病质和癌肿治疗的后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2.机械性胃肠道功能紊乱-颌面部损伤-头颈部癌肿-吞咽障碍-上消化道阻塞,如食管狭窄;3.危重疾病-大面积烧伤-创伤-脓毒血症-大手术后的恢复期;4.营养不良病人的手术前喂养;5.本品能用于糖尿病病人。
短肽型肠内营养剂
本品适用于胃肠道功能有损失,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应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主要用于:1.代谢性胃肠道功能障碍-胰腺炎-感染性肠道疾病-放射性肠炎及化疗-肠瘘-短肠综合症-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2.危重疾病-严重烧伤-创伤-脓毒症-大手术后的恢复期3.营养不良病人的手术前喂养4.肠道准备本品能用于糖尿病病人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粉剂)
本品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应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主要用于: 1.厌食和其相关的疾病: -因代谢应激,如创伤或烧伤而引起的食欲不振 -神经性/精神性疾病或损伤 -意识障碍 -心/肺疾病的恶病质 -癌性恶病质和肿瘤治疗的后期 -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 2.机械性胃肠道功能紊乱: -颌面部损伤 -头颈部肿瘤 -吞咽障碍 -上消化道阻塞,如食管狭窄 3.危重疾病: -大面积烧伤 -创伤 -脓毒血症 -大手术后的恢复期 4.营养不良病人的手术前喂养; 本品能用于糖尿病病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