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尿崩症> 为什么会突然得尿崩症

医生回答(1)

闵丽娜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尿崩症的突然发生可能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颅内肿瘤、脑外伤、感染后遗症、遗传因素等有关,这些因素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分障碍,从而引起尿量显著增多。由于尿崩症可能导致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建议立即就医以获得专业治疗。
1.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抗利尿激素由下视丘神经垂体束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该激素有助于调节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控制尿量。当抗利尿激素缺乏时,肾脏不能有效地保留水分,导致大量低渗尿液排出。补充抗利尿激素类似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如去氨加压素片、鞣酸加压素注射液等。
2.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压迫下视丘区域,干扰了抗利尿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运输,进而影响肾小管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造成尿量增多。对于确诊为颅内肿瘤引起的尿崩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进行治疗。
3.脑外伤
脑外伤可能导致下视丘损伤,直接损害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和释放通路,使机体无法有效调控尿液浓度。针对脑外伤引起的急性尿崩症,首先需要紧急处理原发性脑部伤害,同时监测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重症监护病房中常用药物包括片、氢片等。
4.感染后遗症
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脑脊髓膜炎等,可能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如果是由感染后遗症引起的尿崩症,则需积极寻找并消除潜在感染源,例如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电解质平衡。
5.遗传因素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或者下视丘神经分泌抗利尿激素的功能障碍,此时会出现尿崩症的情况。如果是遗传性的尿崩症,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用卡马西平片、钠注射液等药物来缓解不适症状。
建议定期进行尿常规、血生化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等相关检查,以评估病情变化。饮食方面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量补充电解质,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2024-01-03 14:3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