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茵陈蒿花的功效与作用
补充说明:茵陈蒿花的功效与作用
a******W 2021-08-08 19:52
我要咨询
医生回答(1)
茵陈蒿花具有利胆、退黄、抗病毒、抑菌、抗肿瘤等功效与作用。若需要使用该药材治疗疾病,建议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和正确使用。
1.利胆
利胆是因为茵陈蒿花中的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和胆道排空。通过增加胆汁分泌量来改善胆汁淤积症状。可遵医嘱服用。
2.退黄
退黄是由于茵陈蒿花具有利湿退黄的作用,其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可以抑制肝细胞内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胆红素的合成。上述作用有助于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缓解因胆汁淤积引起的皮肤、眼白等部位发黄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3.抗病毒
抗病毒作用源于茵陈蒿花中所含有的某些成分具有直接或间接干扰病毒复制的能力。对于特定类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可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需严格按照医师指导进行用药。
4.抑菌
抑菌作用主要是因为茵陈蒿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各种炎症反应。若存在细菌感染,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抗肿瘤
抗肿瘤作用可能是由于茵陈蒿花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者抑制其生长。对于某些类型的癌症可能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价值。若有癌症风险因素,则应谨慎考虑是否需要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茵陈蒿花时不宜过量,以免引起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此外,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024-01-12 00:52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1.感染。胆道感染是胆红素钙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感染时胆道中的细菌释放出β-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水解出葡萄糖醛酸,其游离胆红素与钙盐结合发生沉淀。在正常情况下,胆汁中虽然含有β-葡萄糖醛酸酶,但含量比较少,同时还存在葡萄糖1,4-螺旋内酯等结抗物,所以不呈现酶的活性。但当胆道发生感染时不仅胆汁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增加,而且大肠杆菌、类杆菌、梭形芽孢杆菌感染可产生大量β-葡萄糖醛酸酶。这样β-葡萄糖醛酸酶量的增加以及活性的增加可使大量结合性胆红素水解生成游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它与胆汁中的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胆红素钙颗粒。胆红素钙颗粒以脱落红胞、寄生虫卵等为核心,在胆汁中黏蛋白的帮助下不断沉积形成结石。 再者,细菌感染可以引起胆囊发炎,胆囊壁增厚,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汁在胆囊内储留时间延长,从而加速结石形成。另外IgA缺乏(人体内一种抗体缺乏)可使胆囊免疫功能减低,增加感染、形成结石的机会。 2.胆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病是我国胆管结石的主要病因。另外,肝吸虫病和鞭毛虫病也可以引起胆道壁损伤,并引起胆道感染。此外虫的残体和虫卵可形成结石核心,成为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形成条件。 3.胆汁成分改变:胆汁酸能防止或减少胆红素钙的沉淀,而糖蛋白去易成为结石的支架。 4.氧自由基:氧自由基能使胆红素钙生成加快,且使胆囊上皮细胞分泌更多的糖蛋白,从而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5.饮食:长期的营养不良不仅可影响胆道的正常防卫能力,而且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可使胆汁中葡萄糖二酸内酯减少,抑制β-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减弱,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增强,易发生胆红素沉淀而形成胆色素类结石。 6.胆道系统先天性异常:胆管系统的解剖学变异所导到的胆流障碍均易在该部发生胆结石。什得注意的是,营养不良状态在胆色素结石的病人中是常见的。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