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方法

医生回答(1)

丁国良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球囊主动脉瓣膜成形术、经皮穿刺房间隔造口术、经皮经心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以及经皮经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等。这些介入手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减少风险并确保最佳效果。
1.经皮球囊主动脉瓣膜成形术
此方法使用特制球囊经过血管通路到达主动脉瓣位置,对瓣膜进行扩张,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在X线引导下完成。该手术通过改善瓣膜功能来缓解心力衰竭症状,适用于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患者。主动脉瓣是心脏出口,其功能障碍会导致血流受阻或返流,引起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2.经皮穿刺房间隔造口术
该手术是在影像学指导下将微小穿刺针穿过颈静脉进入右心房,随后利用专用器械在房间隔上开一个小孔,即造口,使左右心房之间形成永久性的交通通道。该措施旨在减少左心房压力,改善肺循环阻力,从而缓解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中左向右分流类型的患者效果显著。
3.经皮经心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此法运用微创技术,在X光机监控下将一小片生物材料制成的心脏补片送入心脏内部,准确地填补心室间隔上的缺损部位。该措施有助于恢复心脏结构完整性和正常血流动力学状态,适合处理小型至中型的心室间隔缺损。此举可减轻心脏负荷,改善预后。
4.经皮经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
该手术主要通过导管将球囊送到狭窄处,然后充盈球囊扩大病变区域,以达到解除狭窄的目的。该措施适用于肺动脉瓣狭窄导致的呼吸困难、疲劳等症状。该手术能够增加肺循环流量并降低右心室的工作负荷。
无论选择哪种介入治疗方法,都应密切监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或心脏损伤。术后需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变化及康复进度,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2024-03-25 23:0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