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粒细胞缺乏症> 治疗粒细胞缺乏症的药物

医生回答(1)

姚龙夏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治疗粒细胞缺乏症的药物包括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吉粒芬、惠尔血、白介素-11、地榆升白片等。粒细胞缺乏症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不宜自行用药。
1.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适用于癌症化疗等原因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该药物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使用时需监测血液学参数,防止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2.吉粒芬
吉粒芬可用于治疗非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或血小板减少症。其可提高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改善免疫功能。对于有出血倾向者应慎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3.惠尔血
惠尔血适用于治疗非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或血小板减少症。其能够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必要时及时停药并就医处理。
4.白介素-11
白介素-11用于实体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辅助治疗。此药物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中性粒细胞。使用时需注意可能引发的心血管系统异常,建议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5.地榆升白片
地榆升白片适用于放疗、化疗所致的白细胞性减少症。其具有升高外周血白细胞的作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运动员慎用。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都需要在医生监督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平时还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2024-03-16 09:4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