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克隆病> 什么叫克隆病

医生回答(1)

刘国发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克隆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疾病,其特征为节段性非干酪样肉芽肿,主要累及回肠和结肠,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
克隆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涉及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免疫系统异常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肠道内出现异常的免疫应答,形成炎症反应和肉芽肿。克隆病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体重减轻、贫血以及偶尔伴随发热。病情可反复发作,症状时轻时重。
常用的诊断手段包括血常规、大便常规加潜血试验、腹部超声、CT扫描、小肠镜检査、组织活检等。其中,小肠镜检査是直接观察病变部位的重要手段,组织活检则能提供确切的病理学证据。克隆病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如硫唑嘌呤、巯嘌呤等免疫抑制剂,以及类固醇激素。对于重度或难以控制的病例,手术切除受累肠段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肪、高纤维食物,以减少肠道负担,同时保持充足休息,有助于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2024-01-29 10:0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