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急性肝衰竭> 什么是急性肝衰竭

精选回答(1)

于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擅长:肝胆疾病,胃肠疾病,食管疾病等。

提问

急性肝衰竭是指肝脏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导致代谢、解毒和合成等功能障碍的严重疾病。
急性肝衰竭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肝细胞大量坏死、炎症反应加剧以及胆汁淤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会导致肝脏无法正常处理体内的毒素和废物,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临床表现。急性肝衰竭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胀、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如嗜睡、昏迷等症状。
对于怀疑急性肝衰竭的患者,通常会进行血液生化检查、肝功能测试、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或CT扫描)以及肝活检以评估肝脏损伤程度。针对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性治疗和病因治疗。支持性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和呼吸管理;而病因治疗则取决于具体原因,如药物引起的可停用相关药物,酒精中毒者需戒酒。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危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饮酒过量和滥用药物,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肝脏问题。

2024-07-12 17:4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