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骨科> 骨损伤> 骨损伤后能参与修复的结构是什么

骨损伤后能参与修复的结构是什么

发病时间:不清楚

骨损伤后能参与修复的结构是什么

补充说明:骨损伤后能参与修复的结构是什么

2024-06-17 17:06

骨损伤 骨折 积聚 挫伤 骨裂 疼痛 肿胀 关节僵硬 运动障碍 畸形 扭伤 手术 内固定术 纤维蛋白原 骨骼 血管 牛奶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崔尚斌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脊柱侧弯畸形,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肿瘤,脊柱创伤

提问

骨损伤后能参与修复的结构有骨膜、骨髓腔内的骨祖细胞、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
当骨骼受到外伤时,如骨折或骨裂,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此时,骨膜下的血管会扩张,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会被激活并形成凝块,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同时,骨髓腔内的骨祖细胞也会被激活,开始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这些成骨细胞会在受损部位分泌骨基质,促进新骨的形成。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疼痛通常位于受伤部位,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肿胀是由于组织液积聚引起的,可能会导致关节僵硬和运动障碍。此外,如果骨折严重,还可能出现畸形愈合的情况。
为了确定骨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X光检查、CT扫描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评估骨折的位置、类型以及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对于轻微的骨损伤,如挫伤或轻度扭伤,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而对于严重的骨折,则需要手术干预,如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术。
在康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负荷的工作,以免加重损伤。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等,有助于骨骼健康。

2024-06-17 18:4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