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 肿瘤医院> 直肠癌2期淋巴结转移

医生回答(1)

杨书若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肿瘤科

提问

直肠癌Ⅱ期的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说明肿瘤已经侵犯到肠道周围的淋巴结,并且有向周围器官扩散的现象。此时建议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一、手术治疗
1.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此为标准的根治性直肠切除术方法,适用于距肛缘7 cm以内,病变局限于盆腔者。其优点是能完整地将原发灶和转移灶从系膜内切除,减少局部复发率,缺点是对于肝肺转移者禁忌施行。
2.低位前切除或筋膜外切除:此种方法仅适用于距肛缘5cm以下的直肠癌,在根治性切除中常因担心损伤过多肌皮神经支而不敢锐性游离浆膜层,以致在直肠周围形成"保护圈",使直肠癌容易沿直肠壁环周扩散,故临床上已较少应用。
3.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此法的优点是保留了肛门括约功能及排便功能,但对某些浸润较深的直肠癌仍不能适用。
4.经肛门外括静道切除:此法适用于距肛门口约6cm之内的直肠下段癌,保留肛门括约功能较好,术后发生尿潴留、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少,疗效与经腹部作根治性直肠切除相似。
二、放射治疗
目前认为,单纯放射疗法不适合于Ⅱ期直肠癌,但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则较为有效。放射线可直接作用于癌肿,抑制癌细胞繁殖,还可通过射线被正常组织吸收后产生电子云,干扰癌细胞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癌细胞。
三、化学药物治疗
常用化疗药包括氮芥、长春新碱、博来霉素以及丝裂霉素、5-氟脲嘧啶等,其中以氮芥的应用最为普遍,因为该药不仅抗癌效果好,而且毒性小,不良反应轻,与其他抗癌药无交叉耐药性。另外,紫杉醇、吉西他滨也是直肠癌常用的化疗药物。
四、靶向药物治疗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 MSI)基因突变型的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优于野生型,因此MSI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预测因子用于指导后续的靶向药物治疗。此外,贝伐珠单抗、瑞戈非尼、呋喹替尼等靶向药物也显示出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PD-L1高表达也被证实可以作为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用药的选择依据之一。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阿替利珠单抗、帕姆单抗均可改善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但由于缺乏足够证据,尚不足以推荐常规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直肠癌。

2024-01-04 17:2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