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入睡障碍性失眠怎样才能缓解
补充说明:入睡障碍性失眠怎样才能缓解
2024-08-24 21:2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任培华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心肌疾病、冠脉疾病、高血压病、呼吸系统肿瘤、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原发性高血压、间质性肺炎、流感肺炎、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喉炎、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
提问
入睡障碍性失眠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缓解。
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包括识别并改变不良睡眠习惯、调整负面思维模式等。例如,通过记录睡前活动和想法,找出可能影响睡眠的因素。此方法旨在帮助患者理解失眠的原因,并学会应对策略,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它强调个体化的方法,适合那些有明确心理因素导致的失眠人群。适用于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引起的入睡困难。
2.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可以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式实现。如使用瑜伽冥想来促进身体和心灵的放松。这种技术利用身心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降低身体紧张度来减少失眠症状。适合于那些由于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入睡障碍。适用于短期的应激反应引起的失眠。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采用非处方药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也可以是处方药如苯二氮卓类安眠药。这些药物能够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平衡,从而产生镇静效果。对于长期或严重的入睡障碍有效。适用于由生理原因(如时差变化)或某些疾病(如慢性疼痛)引起的失眠。
建议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午睡过长,同时注意饮食健康,晚餐后尽量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此外,适度的体育锻炼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2024-08-26 09:04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目前认为主要的“睡眠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腹前区,即视交叉上核,该区病变除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外,还可导致体温及进食活动的改变。(二)发病机制医学上对睡眠的探讨,始于寻找“睡眠中枢”,位于下丘脑或第三脑室侧壁的病变能够产生持久的昏睡,但非生理性睡眠,亦不能解释醒-睡周期。当前认为和睡眠有关的解剖部位相当广泛,至少包括额叶底部、眶部皮质。视交叉上核、中脑盖部巨细胞区、蓝斑、缝际核、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以及上行网状系统等。牵涉的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腺苷、γ-氨基丁酸、5-羟色胺,以及神经肽类如S因子、δ睡眠导致肽(DSIP)等。例如,视交叉上核及其相关联的视网膜-下丘脑束,具有自身节律性活动功能,在动物中为醒-睡周期的起步点,在人类可能为复杂的起步机构的一部分。又如缝际核含有5-羟色胺能神经元,破坏脑桥的缝际核可以抑制REM的发生,同时破坏中脑的缝际核则SWS消失;蓝斑和蓝斑下区含有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在觉醒和REM中放电频率增加,而SWS中则减少。破坏蓝斑和蓝斑下区也可使REM消失。神经肽中S因子和DSIP已可浓缩成药剂,注射后能产生SWS。
可能疾病:职业妇女病 拖延症 职业倦怠症 周期性四肢运动障碍 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就诊科室: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