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呼吸内科> 双吸气> 机械通气双吸气原因?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机械通气双吸气可能是由肺水肿、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肺水肿
肺水肿是由于肺毛细血管内液体异常积聚导致肺间质和肺泡水肿的一种病理状态,引起气体交换障碍。双吸气是一种无效通气方式,通过增加潮气量来提高吸入氧浓度,减轻肺水肿引起的缺氧。双吸气可以改善肺水肿患者的通气功能,减少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但需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以免引起心血管负荷过重。
2.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血栓或其他物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肺循环受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双吸气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栓子滞留时间。对于肺栓塞患者,在使用双吸气时应考虑采取预防性抗凝措施,如遵医嘱口服抗凝药华法林钠片进行治疗。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以肺泡萎陷为特征的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会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双吸气能暂时缓解因肺泡萎陷引起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体位引流的方式排痰,同时配合高流量湿化氧疗机进行辅助治疗。
4.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双吸气能够短暂地扩张狭窄的气道,缓解哮喘症状。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需要定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长期控制,例如龙片、甲泼尼龙片等。
5.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吸烟是其重要的环境风险因素。双吸气可能导致烟雾中的有害物质进一步刺激呼吸道,加重病情。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戒烟是最关键的干预措施,此外还可辅以肺康复训练,包括腹式呼吸练习,以增强肺部功能。
建议定期进行胸部X光片、CT扫描以及肺功能测试,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肺部病变。在使用机械通气时,应调整适当的吸呼比,避免过度通气对肺组织造成损伤。

2024-05-02 11:1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双吸气

双吸气表现为连续两次吸气后呼气,类似痛哭后的抽泣动作。主要见于颅内压增高即将发生脑疝时,为呼吸停止的先兆。又称抽泣样呼吸。这也是呼吸中枢衰竭的表现。   中枢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在呼吸节律不齐,如呼吸快慢不一,强弱不一,叹息样,抽泣样,双吸气样,潮式呼吸和呼吸暂停。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呼吸衰竭是呼吸生理研究的重要部分,是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呼吸衰竭监护室(RUCU)建立各种类型机械呼吸装置和呼吸生理功能仪哭的应用,使治疗取得显著疗效。呼吸衰竭单靠临床难以确诊主要依靠动脉血气分析做诊断。

  • 症状起因:呼吸衰竭的病因从多,任何能损呼吸功能的因素都可导致衰竭,为便于临床工作,将病因为以下三大类,即呼吸道梗阻,肺实质病变及呼吸泵异常。1、呼吸道梗阻本型根据发生部位又为两类:1.上呼吸道梗阻:上呼吸道指喉以上部分,包括鼻、咽、喉三部分。在整个呼吸解剖死腔中,上呼吸道约占一半,呼吸道阻力的45%来自鼻与咽,上气道阻塞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喉是发生梗阻的重要部位,常见因有感染,异物,痉挛,外伤,肿瘤,先天畸形等。2.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部分哮喘等,气道阻塞不断进展,成为老年人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病因,且常由于某些诱发因素的影响导致急性呼吸衰竭,使病情加重。2、肺实质病变1.一般性肺实质疾患,包括各种肺部感染,肺炎,肺水肿,肺脓肿,肺栓塞,肺间质病变,肺血管病及各种原因导致肺实质损伤,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3.呼吸泵的异常包括从呼吸中枢、脊髓到呼吸中枢,产生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呼吸骤停。2.周围神经传导系统及呼吸肌疾患: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脊髓灰质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颈椎外伤,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抗胆碱酯酶药物中毒、低钾血症性麻痹等都可使胸廓扩张和收缩人失去动力,削弱通气量,引起呼吸衰竭。3.胸廓疾患:外伤、手术创伤,畸形或胸膜粘连增厚,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肺泡通气减少和(或)吸入气体分布不匀,减损通气和换气功能。

  • 可能疾病: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小儿呼吸衰竭  非典型性肺炎  小儿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 就诊科室:脑外科

推荐医生更多

李邦良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李勇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冉然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梁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李群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吴迪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