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输卵管单侧堵塞会不会不排卵?】
补充说明:【输卵管单侧堵塞会不会不排卵?】
a******W 2023-10-18 18:18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输卵管单侧堵塞会不会不排卵?】输卵管单侧堵塞有可能会出现不排卵的现象。一般单侧输卵管阻塞不排卵,主要是由于输卵管阻塞部位对侧有排卵,而此时输卵管并未发生病变,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壶腹部相遇并结合为受精卵,受精卵再进入到宫腔进行着床,即可出现输卵管单侧堵塞的情况。但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排卵不畅,如激素水平异常、卵巢功能下降等。
1、输卵管近端阻塞:如果患侧输卵管近端出现阻塞,精子和卵子虽然可以相遇,但无法结合为受精卵,所以不会出现排卵;
2、输卵管远端阻塞:若患侧输卵管远端出现阻塞,精子和卵子虽然可以相遇,但无法结合为受精卵,所以不会出现排卵;
3、输卵管分离综合征:患者输卵管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导致输卵管近端或者远端阻塞。在精子和卵子结合后,由于输卵管腔变宽,导致精子和卵子无法结合,也不会出现排卵;
4、先天性输卵管畸形:如先天性输卵管发育不良等,导致精子和卵子无法在体内受精,也不会出现排卵。
此外,如果患者患有盆腔炎、结核性腹膜炎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时,有可能会导致双侧输卵管闭塞,导致排卵不畅的现象。另外,如果存在单侧输卵管妊娠的情况,也会出现不排卵的情况。所以当患者出现不排卵的情况时,应及时就诊,查明不排卵的原因,并且根据具体原因进行治疗。如果是由于炎症导致的输卵管堵塞,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等药物进行抗炎治疗。如果是由于先天性输卵管畸形造成的,可考虑通过手术恢复输卵管的正常功能。
2023-10-18 18:18
举报向医生提问
正常生育年龄的妇女每月都有一次排卵,排卵的时间通常在下次来月经前的两周左右。主宰排卵的主要器官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女性不排卵的原因有垂体性不排卵、下丘脑性不排卵、中枢神经不排卵、大脑内病变、免疫性或精神因素。
症状起因:女性不排卵的原因有垂体性不排卵、下丘脑性不排卵、中枢神经不排卵、大脑内病变、免疫性或精神因素。1、特纳综合征与单纯性腺发育不全染色体异常性疾病,均以原发性闭经为主要临床表现,促性腺激素升高,雌激素降低。可采用他人赠送的卵子通过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获得妊娠。2、卵巢早衰与卵巢对抗综合征:发生在40岁以前的由于卵巢功能衰竭所致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称为卵巢早衰,约占原发闭经的20%~28%左右,继发闭经的4%~20%。原发性闭经或30岁以前继发性闭经的妇女,内源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卵巢内有正常卵泡存在,但对大剂量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刺激呈低反应者,称为卵巢不敏感综合征或卵巢对抗性综合征。二者的病因尚不清楚,均表现为闭经、无排卵3、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表现为闭经或月经稀发,长期无排卵,雄激素过多,雌激素无周期性波动。是目前无排卵性不孕的一个主要原因。4、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正常月经周期或药物促排卵周期,卵巢有卵泡发育成优势卵泡,但到排卵期LH峰后48h卯泡不消失或维持生长,维持存在数天,颗粒细胞已发生黄素化而卵泡未破裂。LUFS的基础体温(BBT)、宫颈粘度及子宫内膜的变化等均与正常排卵相似,给人以排卵假象,是不孕症的原因之一,也是克罗米酚促排卵妊娠率低的原因之一。文献报告LUFS的发生率在31.8%~2.9%,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的10%。B超监测卵泡不破裂或增大,卵泡内出现光点,多在下次月经前消失。如果行腹腔镜检查则看不到排卵孔。
就诊科室:妇科、产科、生殖健康
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
1.本品作为选用药物之一,可用于下列疾病。立克次体病,如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洛矶山热、恙虫病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衣原体属感染,包括鹦鹉热、性病、淋巴肉牙肿、非特异性尿道炎、输卵管炎、宫颈炎及沙眼。回归热。布鲁菌病。霍乱。兔热病。鼠疫。软下疳。治疗布鲁菌病和鼠疫时需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2.由于目前常见致病菌对四环素类耐药现象严重,仅在病原菌对本品敏感时,方有应用指征。葡萄球菌属大多对本品耐药。3.本品可用于对青霉素类过敏患者的破伤风、气性坏疽、雅司、梅毒、淋病和钩端螺旋体病以及放线菌属、李斯特菌感染。4.可用于中、重度痤疮患者作为辅助治疗。
龙牡壮骨颗粒
强筋壮骨,和胃健脾。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对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也有治疗作用。
妇科千金片
清热除湿,益气化瘀。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带下病、腹痛,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疲乏力;慢性盆腔炎见上述证候者。
大黄 虫丸
1.肝胆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脂肪肝、肝脾肿大、梗阻性黄疸;急慢性胆囊炎等。2.妇科病:闭经、月经病、子宫肌瘤、乳腺增生、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结核、不孕症。3.心脑血管病:脑血栓、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血淤头痛、高血压。4.血液病:高粘血症、高脂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癌症:原发性肺癌、肝癌、宫劲癌。6.胃肠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不良、便秘、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等。7.外科疾病:创伤骨折、外伤疼痛、腰肢冷痛、坐骨神经痛、劳伤过度、腹膜炎、肠粘连、肛裂、周围血管病、颈淋巴结核、鹤膝病等。8.皮肤病:鱼鳞癣、牛皮癣、颜面色素沉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