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碳酸氢钠漏针会皮肤坏死吗
补充说明:碳酸氢钠漏针会皮肤坏死吗
2022-03-28 17:1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碳酸氢钠漏针一般不会导致皮肤坏死,但如果患者注射时不注意无菌操作,可能会导致皮肤出现损伤,建议患者在注射时注意无菌操作。
碳酸氢钠注射液是一种抗酸药物,常用于治疗代谢性酸中毒、胃酸过多等病症,也可以用于缓解胃酸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等症状。如果患者在注射碳酸氢钠注射液时不注意无菌操作,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不良反应,但一般不会导致皮肤坏死。
如果患者注射碳酸氢钠注射液后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不适症状,可能是对药物过敏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停药,并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2023-08-16 23:02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一般现象下,碳酸氢钠外渗后大约十分钟到20分钟左右会有坏死的现象,但是在临床医学上碳酸氢钠外渗引发坏死的概率十分小,患者能够按时的拔针,然后经过湿敷的方法来选择改善。
2022-03-28 20:23
举报向医生提问
皮肤坏死是指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水疱以及皮肤坏死,真皮微血管有血栓形成改变。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recurrent cutaneous necrotizing eosinophilic vasuclitis)是以全身性红色丘疹、出血性丘疹、血管性水肿、风团性斑块、黏膜炎、牙龈炎、全秃等。偶有环状红斑、水肿性损害及水疱的皮肤血管炎。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考虑由嗜酸粒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存在的黏附分子能使嗜酸粒细胞不断得到补充。嗜酸粒细胞在内皮细胞处与细胞素诱导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型(VCAM-1)相结合,通过整合素晚期活性抗原4型(VLA-4)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型(ICAM-1)对嗜酸粒细胞移往内皮细胞起重要作用。通过嗜酸粒细胞释放白细胞五烯、C4及血小板致活因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并通过颗粒蛋白的释放,导致嗜碱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而产生病理变化。病理主要为真皮小血管坏死性血管炎。病理可见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坏死,整个真皮有嗜酸粒细胞浸润,有轻度或白细胞碎裂现象。真皮一般正常,偶见表皮内水疱或有嗜酸粒细胞浸润。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血管壁及血管周围的细胞内外,均有主要基本蛋白与来源于嗜酸粒细胞的神经毒素大量沉积,并可见真皮中,特别在血管周围有肥大细胞(用肥大细胞胰蛋白酶染色)增多。电镜检查可见小血管壁及内皮细胞有异常,有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嗜酸性颗粒的黏附,并可见损伤的内皮细胞。嗜酸粒细胞可见胞质颗粒及细胞器丧失,核的染色质溶解。内皮细胞的异常有核固缩,细胞肿胀,线粒体破坏,细胞膜破裂等。在胶原束之间有变性大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颗粒。用免疫过氧化酶染色,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有VCAM-1沉积,并有VLA-4阳性大嗜酸粒细胞黏附。真皮浅表累及血管VCAM-1呈强阳性。
可能疾病:皮肤病 鼻疽 电烧伤 急性蜂窝织炎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
常见检查: 细菌感染免疫检测 脓汁和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查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就诊科室:皮肤病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调节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用于代谢性酸中毒或有代谢性 酸中毒的脱水病例
醋酸泼尼松片
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用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肌炎,血管炎等过敏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以及适用于其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病症等。
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
主要用于糖尿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重型、消瘦、营养不良者;2.轻、中型经饮食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无效者;3.合并严重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或乳酸酸中毒)、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硬变)和进行性视网膜、肾、神经等病变以及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者;4.合并妊娠、分娩及大手术者。也可用于纠正细胞内缺钾。
氯雷他定糖浆
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鼻塞以及眼部痒及烧灼感。口服药物后,鼻和眼部症状及体征得以迅速缓解。亦适用于缓解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及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