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走路摇晃> 走路摇晃站不稳的感觉是什么原因吃什么药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走路摇晃站不稳可能是小脑共济失调、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脑梗死后遗症等疾病的表现,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小脑共济失调
小脑共济失调是由于遗传、外伤等原因导致的小脑损伤,影响了身体对平衡和协调的控制,进而出现步态不稳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如维生素B1片、甲钴胺分散片等。
2.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由不明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运动障碍性疾病,会导致肢体出现节律性的抖动,在行走时可能加剧这种抖动,从而引起步态不稳的现象。针对特发性震颤的治疗通常需要医生开具处方,例如片、阿罗格伦琼片等。这些药物能够减少肌肉的痉挛和颤抖,改善患者的症状。
3.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纹状体内的多巴胺浓度降低而发病。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中脑,但也可波及其他大脑皮层区域,使大脑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包括运动协调和平衡能力,所以会出现走路不稳的症状。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常用的有盐酸苯海索片、盐酸金刚烷胺胶囊等,此类药物可增加纹状体内多巴胺受体的数量,提高突触间隙内多巴胺的浓度,以减轻病情。
4.多系统萎缩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原发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考虑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是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病后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导致小脑以及脊髓的功能受到累及,进而出现走路不稳的情况。对于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奥拉西坦胶囊、吡拉西坦片等脑细胞代谢活化剂,有助于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延缓病情的发展速度。
5.脑梗死后遗症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软化坏死,若发生在小脑部位,则会引起共济失调,表现为站立不稳、眩晕等症状。脑梗死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以免血液黏稠度过高而加重病情。
建议定期进行神经科体检,包括肌力测试、步态分析和平衡功能评估,以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还应进行头颅MRI扫描或基因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相关疾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单一姿势,以减少不适感。

2024-02-29 18:5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共济失调 (运动失调症)

人体的正常运动,是在大脑皮质运动区,皮质的基底核,前庭迷路系统,深部感觉、视觉等共同参与下完成运动的平衡和协调,称为共济运动。这些结构的病变导致协调发生碍,称为共济失调。

  • 症状起因:(一)小脑性共济失调1、小脑蚓部损害常见于小脑蚓部肿瘤,儿童以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成人以转移瘤多见。2、小脑半球损害常见于肿瘤、转移瘤。结核瘤或脓肿及血管病等。3、全小脑共济失调常见于小脑变性及萎缩等。(二)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1、周围神经病变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铅、砷、汞中毒,酒精中毒,代谢性疾病等。2、后根病变常见于转移瘤。3、后索病变常见于脊髓癣联合变性。酒精中毒、脊髓压迫症等。4、丘脑病变常见于脑血管病。5、顶叶病变常见于脑血管病力瘤。(三)大脑性共济失调常见于大脑额叶、顶叶、颜叶、枕叶、肮脏体部等部位的脑血管病,肿瘤,炎症,外伤,变性性疾病等。(四)前庭性共济失调常见于急性迷路炎、内耳出血、前庭神经或前庭神经核的急性病变等。机理(一)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位于颅后窝,在桥脑和延髓背侧,其间为第四脑室,借三对脚与中脑、桥脑、延髓相连。小脑上脚称结合臂,主要由小脑中央核发出的离小脑的远心纤维组成。中脑部分为桥脑臂,它由发自脑桥核的纤维组成,小脑脚主要为绳状体,它由来自脊髓、延髓进人小脑的纤维组成。根据小脑的发生、生理功能和纤维联系,把小脑分为三叶:1、绒球小结叶是小脑最古老的部分,称原始小脑或古小脑,它接受前庭神经与前庭核来的纤维,它是平衡、调节的整合中枢,损害时引起躯干及下肢的共济失调。2、前叶在小脑前面,首裂以前的部分,在种系发生学上属于旧小脑,主要接受脊髓小脑前后束纤维,此束传导深部感觉,其功能为调节肌张力,并维持身体姿势。3、后叶首裂以后的部分,后叶的大部分都是新发生的结构,称为新小脑,它接受皮质脑桥小脑传导,主要参与对由大脑皮质发出的精巧的随意运动的调节。另外小脑除接受本体感觉冲动外,还接受外部感觉、听觉、视觉、内脏感觉的冲动。所以小脑不仅只对运动,而且对感觉,间脑功能都有影响。所以小脑病变最主要的表现为共济失调,站立时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坐位时躯干也同样摇摆不稳,行走时不能走直线,忽左忽右步态瞒珊即醉汉步态。指鼻试验,指耳试验,把握试验,轮替试验,反跳试验,跟膝胜试验,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可有阳性发现。(二)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深感觉的传导通路如下:肌肉、肌腱、关节、周围神经、脊髓后索脊髓后索、薄束(下枝)、薄束核、延髓交叉、楔束(上肢)、薄束核、丘脑皮质束、内囊枕部、中央后回上23及顶叶区。深感觉传导路径上,任何部位的损害都可以出现共济失调。特点为睁眼时共济失调不明显,闭眼时明显增强伴有深感觉障碍(关节位置觉、震动党和运动党减低或消失),闭目难立征阳性,洗脸盆征阳性。早期可有行路不稳,尤其在黑暗场所,共济失调明显者,步行时足向前抛,足跟用力着地(超步)两足基底增宽。当两上肢伸出和闭眼后,两上肢有自觉的垂落,各指呈弹琴姿势。检查运动时四肢共济失调以下肢明显,跟膝胶试验不准确,上肢的指鼻试验、指耳试验不准确。其静止性平衡障碍也很明显,如在仰卧位时嘱两足抬高上举,两足分开保持静止不动,则出现摇晃不稳,闭眼时更明显。(三)大脑性共济失调大脑额叶、顶叶、颜叶、枕叶、腹腔体部等部位病变时,都可出现共济失调。额叶共济失调是由于额叶脑桥小脑束受损引起。特点为站立或步行时出现,若下肢出现失用症时应高度考虑额叶病变。顶叶共济失调常伴有深感觉障碍,顶叶中的旁中央小叶损害出现小脑症状及尿便障碍。领叶共济失调可伴有领叶其他体征。(四)前庭性共济失调主要以平衡障碍为主,其特点为运动时与静止时均出现平衡障碍。可伴有眩晕、眼震、前庭迷路症状。误指试验阳性,闭目难立征阳性。此类型共济失调是在闭目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摇晃,并且逐渐加重,倾倒方向与眼震慢相方向一致。见于急性迷路炎、内耳出血、前庭神经或前庭神经核的急性病变等。

  • 可能疾病:米勒费雪症候群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脊髓型颈椎病  痉挛性脑瘫  脚气病性心脏病  

  • 常见检查: 颅脑CT  MRI  羊水甲胎蛋白测定(AFP)  脑电图  指鼻试验  

  • 就诊科室:脑外科、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张彩东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余明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侯万东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