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唇炎这种病可怕吗?
补充说明:唇炎这种病可怕吗?
a******B 2010-11-16 12:0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你好,唇炎是口腔黏膜疾病属于口腔粘膜科。中医病因:本病多由阳明胃经风乘或外感风塞,风热,风邪化燥入化热;或内因禀赋不耐辛辣厚腻,胃热积热上蒸;外因日晒、风吹或咬唇等不良习惯所致。
中医特色疗法,对治疗唇炎具有显著疗效,治愈率高达96%。中医疗法治疗唇炎是纳中医精髓,使用纯天然中药制剂,直达患者病灶,使药物充分发挥药效,一举帮助唇炎患者,一般患者7到15天疼痛缓解,唇部逐渐愈合,轻者一个疗程,重者二到三个疗程可康复,见效快,无复发性,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受到广大患者欢迎,是最佳治疗唇炎的方法。建议您尽早去专业的口腔粘膜科室就诊,以免耽误病情,祝您早日康复.
2014-08-19 14:00
举报唇炎是一种以口唇干燥、皲裂、脱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粘膜病,有干燥脱屑型唇炎、过敏型唇炎、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腺型唇炎、真菌性唇炎、光敏性唇炎等各种类型。按病程分可有急性、慢性唇炎之分。治疗首先要避免日光过度照射,停用或停食可疑的药物或食物,避免干燥、高温风吹的环境,改掉舔唇等不良习惯,这样还可预防复发。 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少吸烟,少喝酒,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不要使用劣质或不适合自己的唇膏,不要盲目去做"纹唇"。要避免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各种因素。改掉喜欢咬唇、咬舌等习惯,避免造成黏膜创伤。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少吃酸、麻、辣、涩、烫和油炸的食品,更不能吃那些用工业盐腌、用"下脚油"炸制的、用石灰炒制的劣质食品。治疗可用0。1%利诺液或1/5000呋喃西林液,将纱布润湿,湿敷局部。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也可用3%盐水或3%硼酸水湿,并保持疮面清洁。对小范围的糜烂,可能强的松龙混县液注射基底部,大范围的可短期内用强的松口服,必要时加服抗生素.氦-氖激光局部照射也可用于唇炎的治疗。
2010-11-16 13:42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唇炎是一种以口唇干燥、皲裂、脱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粘膜病,有干燥脱屑型唇炎、过敏型唇炎、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腺型唇炎、真菌性唇炎、光敏性唇炎等各种类型。按病程分可有急性、慢性唇炎之分。
严重的表现为唇肿胀、糜烂,有炎性渗出物,形成血痂或脓痂,疼痛明显,有灼热感。严重的病人会出现高烧、肌肉关节疼痛、头痛、咳嗽等症状,还会出现全身红斑性水疱,水疱破裂后出现皮肤大面积脱落,称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中医病因:本病多由阳明胃经风乘或外感风塞,风热,风邪化燥入化热;或内因禀赋不耐辛辣厚腻,胃热积热上蒸;外因日晒、风吹或咬唇等不良习惯所致。
唇炎的特色治疗:我院根据病因治疗以疏风清热,活血化瘀,滋阴润燥立法,内服中药,局部湿敷,药力直接达患处而收效,内服与外治并举,全身与局部兼顾,相得益彰,使热清毒解,瘀化肿消,气机畅达,气血调和,唇炎自然就全愈。
唇炎属于口腔黏膜疾病,建议您尽早去专业的口腔黏膜科室就诊。以免耽误病情,方便的话也可以留电。祝您早日康复!
2014-08-20 09:58
举报 光化性唇炎又称为日光性唇炎,由于过度照射日光所引起,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是由紫外线过敏造成。多见于户外工作者。起病急,有暴晒史。唇红部广泛水肿、充血、糜烂,表面覆盖有血痂或者形成糜烂面。有剧烈瘙痒,灼热感明显。因病变部位可累及整个下唇,所以影响进食与说话。比较深的病损愈合后会留有瘢痕。
1.注意避光、防晒。
2.因本病有可能出现癌变,应注意早诊断早治疗。
3.局部治疗为主。
4.全身治疗:可应用氯喹进行治疗,氯喹具有增强抗紫外线、抗组胺的作用,应用时注意副作用。长期应用氯喹注意复查眼底和血象。
5.如果有癌变的倾向或者已经癌变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2014-07-31 14:00
举报向医生提问
多发人群:所有人
典型症状: 药物过敏反应 食物过敏 光过敏 全身过敏和发热皮疹关节痛 红斑样皮疹
临床检查: 药物过敏反应 食物过敏 光过敏 全身过敏和发热皮疹关节痛 红斑样皮疹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四维他胶囊
适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小儿疱疹性咽颊炎、唇炎、口角炎、舌炎等口腔炎症及白塞氏综合症。
复方蛇脂软膏
养阴润燥,愈裂敛疮。用于阴津不足,肌肤失养所致的手足皲裂,皮肤瘙痒,皮肤干燥。
肤痒颗粒
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病,荨麻疹。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