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风湿免疫科> 关节强直> 容易跟小儿糖原贮积病Ⅰ型混淆的疾病有哪些?小儿糖原贮积病Ⅰ型混淆的原因是什么?

容易跟小儿糖原贮积病Ⅰ型混淆的疾病有哪些?小儿糖原贮积病Ⅰ型混淆的原因是什么?

发病时间:不清楚

容易跟小儿糖原贮积病Ⅰ型混淆的疾病有哪些?小儿糖原贮积病Ⅰ型混淆的原因是什么?

补充说明:容易跟小儿糖原贮积病Ⅰ型混淆的疾病有哪些?小儿糖原贮积病Ⅰ型混淆的原因是什么?

a******7 2011-05-29 10:38

小儿糖原贮积病Ⅰ型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骨骼畸形 黏多糖贮积症Ⅲ型 智力减退 黏多糖贮积症 黏多糖病 步态蹒跚 黏多糖贮积症Ⅴ型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 脑积水 痉挛性偏瘫 耳聋 黏多糖贮积症Ⅶ型 腹外疝 发育不良 膝外翻 侏儒 综合征 短颈 角膜混浊 关节强直 失明 肝脾肿大 鸡胸 皮肤 颅骨 心脏 上肢 骨骼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王朝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容易跟小儿糖原贮积病Ⅰ型混淆的疾病如下:

  1.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病因是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缺乏。临床上有重型(A)和轻型(B)。由于酶缺乏使硫酸皮肤素(DS)和硫酸类肝素降解障碍,在体内储留并由尿中排出,二者的排出量比为1:1。


  较为少见。其中A型的病情较重。患者全部为男性,多于2~6岁起病。临床表现与Hurler综合征相似,但出现时间较晚,进展较缓慢。B型患者病情较轻,有的听力和角膜可均正常,亦无骨骼畸形。


  2.黏多糖贮积症Ⅲ型


  酶的缺乏各亚型不同。ⅢA型为硫酸酰胺酶(旧名称类肝素-N-硫酸酯酶)缺乏,ⅢB为α-N-乙酰葡糖胺酶缺乏,ⅢC为N-乙酰基转移酶缺乏,ⅢD为葡糖胺-6-硫酸酯酶缺乏


  极为少见。虽然本型可有4种不同的酶缺乏,但其临床表现非常相似,主要为进行性的智力减退,其中以黏多糖贮积症ⅢA型的临床进展较快。


  3.黏多糖病Ⅳ型(Morquio氏病),有两个亚型。其病因为ⅣA为半乳糖-6-硫酸酯酶缺乏,ⅣB为β-D半乳糖酶缺乏。


  面容及智力正常。学步较晚,行走时步态蹒跚不稳。短颈、耸肩。出牙时间较晚,牙列不整齐,牙齿缺乏光泽。角膜混浊可早在儿童期开始出现。听力呈进行性损害。


  4.黏多糖贮积症Ⅴ型


  现认为该型即为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Seheie型,与Hrular综合征不同之处表现为无严重的角膜混浊,且混浊为周边性,患者智力正常,身材正常或稍矮,寿命基本正常,但有多毛,关节强直。背柱、头颅X线示仅有轻微改变。


  5.黏多糖贮积症Ⅵ型


  黏多糖病Ⅵ型又称Maroteaux-Lamy综合征。为N-乙酰半乳糖胺-4-硫酸酯酶缺乏,临床上分重型和轻型。


  极为罕见。临床表现与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相似,但患者的智力正常。一般从2~3岁开始出现生长迟缓。颅骨缝闭合较早,可出现脑积水,并引起颅高压症状和痉挛性偏瘫。角膜混浊出现较早,有进行性听力损害,严重者有失明和耳聋。


  6.黏多糖贮积症Ⅶ型


  黏多糖病Ⅶ型是β-D-葡糖醛酸酶缺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酶基因位于7q21.2-q22区。


  极罕见。特殊面容在出生后不久即开始逐渐出现。一般智力正常,角膜混浊及听力损害较常见。多有肝脾肿大,通常不累及心脏,无腹外疝。上肢较短,骨骼发育不良,可有鸡胸、膝外翻等骨骼畸形。


  7.黏多糖病Ⅷ型


  黏多糖病Ⅷ型1978年开始报道,病因是由于N-乙酰氨基葡糖-6-硫酸酯酶缺乏,


  临床表现有黏多糖病Ⅲ型和Ⅳ型的共同特征,有侏儒,智能落后,脏器受累和骨骼畸形,无角膜混浊。

2011-05-29 10:4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小儿糖原贮积病Ⅰ型 (小儿von Gierke病,小儿糖原累积病Ⅰ型)

糖原贮积病Ⅰ型又称VonGeirk病、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症、粘多糖症Ⅰ型、脂质黏多糖病Ⅰ型。黏多糖贮积症患者由于过多的黏多糖贮积于骨、软骨等组织或器官内,从而影响到这些组织或器官的正常发育,多余的黏多糖从尿中排出。  1968最早由Spmnger描述本症,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年长儿也可见到。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